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2.
道德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组成。道德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四种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对道德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不同。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怎样的结构,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对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道德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何种联系。  相似文献   
63.
金红霞 《科技信息》2011,(22):283-283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当今社会,需要全民参与到弘扬道德文化的建设当中来。我们知道,教育能促进个体适应社会,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怎样让道德教育成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并产生良好的行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