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7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1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463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探讨了微机显微图象分析仪在测定超高燃速推进剂微孔结构方面的应用,并对推进剂固体粉末组分平均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定,还初步探索了测定推进剂制成品的断面结构状况,以判断工艺混合均匀性的可能。实际应用表明微机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可以在推进剂的研究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钢基底上预镀中间层沉积金刚石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预镀中间层在45号钢上化学气相沉积(CVD)得到了金刚石膜。钢基底表面金刚石涂层具有许多潜在应用价值,但直接在钢上沉积生长金刚石面临长的形核期,铁原子的触媒作用和热膨胀不匹配等严重问题。文中采用钢基底表面预镀中间层的方法,阻止碳向基底中扩散,增强膜基结合和抑制SP2杂化碳的沉积。分别研究了直接在钢基底上、表面预镀铜膜和表面预镀硅膜钢基底上热丝法沉积金刚石膜的工艺特点。通过SEM、Raman谱和划痕法检验表明,钢基底表面预镀硅膜作为中间层,是一种在钢上沉积金刚石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通过实验,分析了端磨渗碳钢时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提出了对磨削烧伤进行预测和控制的途径。结论对生产实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42CrMo钢的回火硬度、回火温度及回火时间的函数关系式。该关系式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同时分析了回火参量P=f[T(C+lgτ)]的算法,指出了其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基于铌钼杂多酸与丁基罗丹明B(BRB)和聚乙烯醇(PVA)可以形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建立了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铌的新方法。研究了缔合物的形成条件,方法的灵敏度高,其ε值为7.5×10^5L·mol^-1·cm^-1,已成功地应用于钢中铌的测定。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3Cr2W8VA钢伞齿轮精锻模型腔火焰喷涂G112WC合金层及在模具精密成形时涂层的超塑性扩散焊接。在820℃,应变速率ε为3×10-4s-1的压缩条件下.基材和涂层均发生超塑协调变形,实现稳定可靠的超塑固相连接。研究表明,此时涂层孔洞闭合,涂层颗粒间界及涂层与基材的结合界面完全焊合。超塑性扩散焊接涂层的结合强度与高频和火焰重熔涂层相当,其耐磨性比高频重熔和火焰重熔高20%~30%,比改善前3Cr2W8VA模具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La离子注入H13钢的抗氧化特性,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背散射能谱(RB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对离子注入生成的表面优化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抗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说明La注入H13钢能够得到表面改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
推出了电磁场能流密度矢量与能量密度的相对论变换,证明了S与w可构成一洛伦兹不变量,并应用所得结论研究电磁波能速的变换.  相似文献   
99.
31Si2MnCrMoVE钢是用于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超高强度钢.鉴于国内31Si2MnCrMoVE钢的生产现状及装备条件,提出了一种冶炼工艺,即“电弧炉偏心炉底出钢、钢包精炼、真空脱气和电渣重熔”.对于采用新冶炼工艺生产的31Si2MnCrMoVE钢,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化学成分、常规力学性能、延性断裂韧度以及表面裂纹断裂韧度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表明该工艺可行.从而使该钢种在没有双真空冶炼设备的情况下得以生产,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100.
利用G leeble 1500热/力学模拟实验机,对40CrN iMo钢进行双道次热模拟单向压缩试验。变形温度分别为710℃、760℃、950℃,变形速率为0.5~30 s-1,变形量为0.05~0.4,道次间停留时间为1~100 s。分析了钢热变形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钢在950℃温度变形过程中发生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在760℃温度变形过程中,应变奥氏体诱发铁素体析出,而在710℃温度变形过程中,应变奥氏体加速了铁素体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