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我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规划布局的基础,为城镇用地提供参考和依据.评价过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的设定最为关键,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根本差别.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主要是地形和地质条件.我国近年大量开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呈现以下特点:评价尺度以县市为主,并呈变小趋势;研究重点由平原转向山地,更加注重生态;新的评价模型、分析方法、研究视角不断出现,多因素综合叠加模型得到最广泛应用;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多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GIS广泛用于评价中,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总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越来越成熟,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关中盆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在城市建设及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以往的城市周边工程地质研究程度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城市周边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西安灞桥南部地区为例,在已有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并根据湿陷量计算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非湿陷区,Ⅰ、Ⅱ、Ⅲ和Ⅳ级湿陷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采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的定量评价方法,开展了研究区建设工程适宜性分区评价。研究成果可为中国范围内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3.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给出了该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能、质量等级、数量分布及亚级的数量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4.
运用区域系统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鲁山县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通过山地适宜性介,得出了该县荒山资源以宜林地为主的结论,提出了荒山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25.
试论五人制足球的特点及其在甘肃高校推广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人制足球运动具有经济性、观赏性、适宜性、安全性等特点.甘肃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经济条件非常适合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开展.在甘肃高校推广和普及五人制足球运动,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效果,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分析影响大新县土地质量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该县的土地资源评价因素及其指标,指出其土地生产利用方向,旨在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区的土地资源研究作范例性探讨。  相似文献   
27.
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对石漠化地区开发适宜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区域空间管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利用限制性系数评价和社会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IDW空间插值法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9种主要影响空间开发的生态因子和社会区域经济状况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盘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区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上呈现出翰林街道、红果街道、两河街道和亦资街道最高,并逐渐向东部、南部和北部降低; 2)受限制性因子的影响,盘州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主要以Ⅳ级最不适宜为主,面积为2 531. 7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2. 42%,主要分布在盘州市东部,Ⅰ级最适宜和Ⅱ级较适宜面积为973. 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4. 00%,主要分布在盘州市南部与西部; 3)盘州市空间开发协调性高的乡镇有6个,协调性一般有17个,协调性低有4个,协调性高的乡镇主要分布在盘州中部及北部,协调性低的乡镇是北部的乌蒙镇、中部的双凤镇、南部的大山镇和普田镇。石漠化地区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推进石漠化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基于沈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地铁建设和运营特点、开发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对地铁站域和适宜性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全寿命周期考虑影响因素,以青年大街地铁站为例,从规模、结构、设计三个方面,建立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灰色聚类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为“良”,最主要的失分因素为对人流规模的预测,其次为绿色建筑的使用.最后提出提高沈阳城市地铁站域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以东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充分收集地质调查数据,选取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地表岩性、土壤环境质量、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性、含水层厚度和含水层渗透性等8个地质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占21.6%,适宜性较好的占0.28%,适宜性一般的占69.09%,适宜性较差的占9.03%。  相似文献   
30.
丁正勇 《甘肃科技》2007,23(6):179-180,178
通过对农村聚落的调查,总结出农村聚落的形态和演化规律,对住区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对策和适宜性发展对策,探索中原地区农村聚落的建设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