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本实验利用组织培养方法,以期获得优良复壮、抗逆性增强的植株,降低辣椒的死亡率。选十三种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其中以MS+5NAA+5IAA较适宜,茎尖在培养基上不经过继代培养就可一次完成成株过程。为了快速繁殖,对辣椒进行切断繁殖的方法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获成功。  相似文献   
22.
1988~1990年从石河子辣椒病叶上分离到17个菌株,经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等测定,确定这17个菌株为油菜黄单胞菌疱斑致病变种即Xanthomonascampestris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选用5种药剂分10个浓度,经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药剂喷洒试验,其中以硫酸链霉素和C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研究了湿干间隙处理对辣椒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湿干间隙处理能有效抑制辣椒种子可溶性物质的外渗,增加种子内蛋白质的合成,使其芽期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高峰期提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辣椒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24.
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叶面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营养素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产2875kg/667m^2,比不施叶面肥增产52.8%。  相似文献   
25.
26.
论述了山西青辣椒的主要病害识别方法,并就其防治方法作了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27.
4.芸薹素内脂.又称油菜素内脂,简称BR,主要剂型为0.01%芸薹内脂乳油.辣椒全生育期可喷洒3~5次,开花至盛果期喷2~3次,隔15天1次.在发生病毒病、裂果病及僵苗病后,可连喷2~3次.在施用BR时,应按兑水量的0.01%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X-77等),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28.
29.
贾维兰 《科技信息》2011,(26):75-75
一、鲜食枣发展状况我国鲜食枣的大量发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品种有:早熟和中早熟品种有宁阳六月鲜、新郑六月鲜、到口酥、蜂蜜罐、疙瘩脆;中熟和中晚熟品种有大瓜枣、大白铃、临猗梨枣、辣椒枣;不落酥、成武冬枣;晚熟品种有冬枣、邢台九月青。还有近些年通过鉴定的鲜食枣新品种有早脆王、七月鲜、京枣39、阳光、月光等。第一个大规模发展的品种是临猗梨枣,临猗梨枣以其个大、早产、丰产、稳产、质优赢得了枣农和市场的认可,六七年的实践临猗梨枣便风靡全国,很多地方都引种  相似文献   
30.
杨青 《应用科技》1999,(10):26-26
荠菜植株矮小,生长期短,对土壤养分消耗少,与辣椒进行间作栽培不仅互不影响产量,而且充分利用了辣椒定植前及定植后株行间的空闲地,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一般亩产辣椒3500kg-4500kg,芽菜1500kg-2000kg。品种选用辣椒应选用苏椒5号、洛椒4号或汀研1号等高产品种,荠菜则必须选用花叶品种迹叶荠菜耐热性强,不易抽)。辣椒育苗为能使辣椒适期定植而又不影响荠菜生长,要求在12月下旬进行育苗。播种前5-7天进行浸种催芽。播种后注意控制床温,白天温室控制在28℃左右,夜间16℃-18℃。老白天温度超过25T,可适当通风降温,以防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