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针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超高速保护而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输电线路行波信息和高频暂态电流信号经小波变换数据预处理,并提取相关时域和频域特征值之后作为分布式神经网络的输入,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来准确识别线路故障类型、故障位置,为实现保护的超高速动作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82.
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徐州某热电厂#1机组实际情况,讨论了转子后移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通过热力学理论分析得出了转子后降低机组经济性的原因:(1)转子后移造成动叶叶片撞击损失增加;(2)转子后移造成前轴封、隔板轴封、动叶叶顶漏汽损失增加。提出了在安全许可范围内缩小喷嘴和动叶间的轴向间隙(前移转子),可较大降低级漏汽损失和撞击损失,提高机组热效率的理论。该理论对指导小型热电机组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许多似乎是无法解释的地质灾变事件对我们的地球和生物圈有着重大的影响.令人疑惑的是这些灾变事件往往同时发生.通过现代银河系天文学的计算,本文试图运用密度波理论来对此加以解释.通过对旋臂引力场内的能量转移计算,我们获知了撞击事件对于太阳,地球,月球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我们发现引力撞击时地球能量存在净损失,并且地球与小星体发生撞击的概率会显著升高.巧合的是,每次太阳系绕过银河系旋臂都对应于一次撞击事件.由此,银河系对日地系统所产生的影响能为地质灾变事件提供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4.
飞灰成砖     
国新 《青年科学》2010,(7):31-31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WilhelmRontgen正在进行电子撞击金属物体后产生射线的研究实验时,发现自己的手骨被投影到一面墙壁上,于是发现了这种穿透力极强的射线。之后,Rontgen将这种来历不明的射线称为X射线。  相似文献   
85.
为精确计算地震过程中桥梁的瞬态波响应,研究了多次重撞击现象对桥梁地震响应和安全性能的影响。针对剧烈竖向地震作用下梁可能偏离支座的双跨单墩连续梁桥,采用Ber-noulli-Euler梁模型描述上部结构和St.VENANT杆理论模拟桥墩结构。将竖向地震动以正弦激励形式的人工地震激励代替,应用瞬态波传播理论研究地震过程中上部结构和桥墩之间的多次重撞击现象。提出了计算桥梁多次重撞击瞬态动力学响应的瞬态波效应法。该方法避免了求解耦合重撞击力的强非线性方程,能够较精确地计算多次重撞击过程和分离过程中的瞬态波响应,准确描述结构中的撞击波传播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重撞击力数值巨大;随着桥墩弹性模量的增大,最大重撞击力逐渐增大,而最大墩顶位移逐渐减小;竖向地震动引起的多次重撞击对桥梁的地震响应有较大影响,应当在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86.
针对2 ~3 km/s初速条件下破片对金属薄靶的侵彻开展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用LS-DYNA软件对该速度段下弹丸侵彻金属靶板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爆轰驱动装置发射钢质球形弹丸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靶板的毁伤模式,并与600 ~ 800 m/s这一低速段下靶板的毁伤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跟实验吻合较好,在该速度段下,球形钢质弹丸对靶板的毁伤模式主要为穿孔;垂直撞击时在靶板上形成延性扩孔,而在低速度段下,靶板上形成的穿孔直径几乎跟弹丸直径一样,没有形成延性扩孔;垂直侵彻时在钢靶上形成的扩孔直径比在铝靶上形成的扩孔直径大.  相似文献   
87.
2013年2月,俄罗斯中部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一颗带着耀眼火光的陨石在空中爆炸解体后突袭了地球,无数建筑的玻璃瞬间粉碎,千名居民受伤。这位华丽的不速之客的残块在冰湖上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冰洞,其余散如碎屑,随风而去。牵动全球神经的还有——俄罗斯政府曝光了被雪藏了30多年的"玻普盖钻石矿"。据报道,这是一个藏身于西伯利亚东部大陨石坑中的富矿,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总和还多10倍。这两起轰动世界的消息,除了引起全世界又一轮陨石热之外,也将一个更为神秘的现象呈现于公众面前——陨石坑。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超高速弹丸(hyper velocity projectile,HVP)在电磁炮中发射时的弹炮刚柔耦合问题,建立身管刚柔耦合模型,以及弹托、电枢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碰撞模型,并在Adams中对刚性、柔性两种身管下的弹丸膛内运动进行仿真,获得超高速弹丸膛内运动基本特性。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得到考虑弹炮刚柔耦合作用时弹丸的横向角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弹托、电枢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碰撞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为获得相对准确的系统运动规律,在研究电磁炮发射动力学时需充分考虑弹炮刚柔耦合作用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庞峥 《自然与人》2012,(5):20-21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90.
利用APOGEE/DR14巡天提供的视向速度信息和光谱信息,对径向速度超过383.4 km/s的恒星进行检查后,筛选出40颗高速恒星。再结合Gaia巡天提供的自行、视差等信息,从中发现了2颗超高速恒星候选体。为研究超高速恒星的性质与起源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