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1.
沉淀氧化法制备Fe_3O_4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制备形态、粒度、磁性等性能满足复印机显影剂要求的高性能磁粉为目标,研究了减法合成超细Fe3O4磁粉的工艺配方及工艺条件对微粉性能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碱比、温度、气量、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将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磁粉与国产粉、日本粉进行了比较,各项参数均能达到井超过国产粉的性能指标,与进口的日本粉的水平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超细粉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并对超细粉的各种生产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沉淀氧化法制备Fe2O4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硝酸钇和硫酸铝铵(摩尔比为3:5)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利用无机体系共沉淀法制备了钇铝石榴石Y3Al5O12(YAG)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适当处理并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出了纯相的YAG超细粉体。用XRD分别分析了不同焙烧温度下所得粉体物相、用TG/DTA分析前驱体在加热过程中的重量变化和晶化的温度,用TEM观察所得YAG超细粉体的形貌。结果表明,和其它无机体系相比,可在较低焙烧温度(900℃)下直接得到YAG纯相,而且粉体颗粒细小均匀,呈椭球形,尺寸为30-40nm。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水泥熟料超细粉磨后的结构和性能变化,以及对掺加一定量超细矿渣和硅灰后水化系统的性能影响。测定了水泥浆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用DTA,SEM,XRD分析了不同龄期硬化水泥浆体中水化产物及其微观结构,利用压汞测孔仪测定了硬化水泥浆体的孔结构参数。结果分析认为:水泥熟料超细粉磨后,二水石膏已难以控制其凝结速度;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超细矿渣和硅灰后,硬化水泥浆体与骨料的界面层富集结晶Ca(OH)2的现象消失,硬化水泥浆体的孔分布更加均匀细微。  相似文献   
16.
CW CO_2激光引发化学气相热解,以BCl_3/H_2为原料体系制备超细硼粉。探讨了反应热力学及引发过程机理,测定了镜距f与火焰温度T及反应气体在激光束中停留时间τ_停的关系,IR光谱表明粉体杂质主要是H_3BO_3,XRD结果表明硼粉为无定形体,硼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为88.9%(wt),TEM观察表明硼粉为无粘连、单分散、分布窄的球形颗粒,粒度分布范围0.03~0.12μm,与热化学还原法及热管炉法硼粉相比,颗粒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膜理论,分析了含有超细Fe(OH)_2颗粒的淤浆中氧气的传递速率。利用数值解与近似解法给出了增强因子与反应-扩散模数间的关系,两者符合很好。实验验证了Fe(OH)_2的氧化速率与其粒径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应用TEM、XPS、XRD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包钴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钴改性γ-Fe_2O_3磁粉的微观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铁氧体的形成是Co-γ-Fe_2O_3磁粉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包少量钴(钴含量<1%),可使原磁粉的矫顽力提高约6.37kA/m。  相似文献   
19.
以正硅酸乙酯、有机镁盐、无机铝盐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堇青石陶瓷用超细粉。利用XPS、EDAX、BET、XRD、SEM、TEM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影响超细粉组成分布均匀性及活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催化剂、干燥及预烧条件,是影响复合氧化物超细粉均匀性和活性的主要因素。本实验获得的超细粉,组成分布均匀、活性高、烧结性好,其比表面积为205m~2/g,平均粒径为50n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