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51篇
教育与普及   3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785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974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982.
为研究微生物在不同宽度、深度的裂缝尺寸下对混凝土强度的修复效果,选用巴氏芽孢杆菌为裂缝修复剂,在宽度为0.75,1.0,1.25 mm及深度为15,30,45,60,75,90 mm的不同裂缝下对混凝土进行修复,通过混凝土抗压试验,测出未修复和修复的试块抗压强度.结果表明:(1)微生物在不同裂缝尺寸下的修复对混凝土强度都有提升作用;(2)裂缝深度对混凝土修复强度的影响更大;(3)在同一裂缝宽度下,修复效果出现了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深度为30 mm和45 mm的时候,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83.
为了研究不同充填厚度下节理面的剪切破坏行为和强度特性,综合前人对充填节理的试验与理论成果,考虑天然岩体复合结构的不规则粗糙表面形态,对实验室制备的类岩石材料充填节理试件进行室内剪切试验,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模拟验证。对比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从宏观和细观角度分析了充填节理的变形特性及破坏行为,研究了充填厚度对节理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粗糙度下,不同厚度充填节理的破坏模式没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粘结面的破坏;在较小粗糙度下,充填节理的剪切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均随着充填厚度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变化不大;在较小粗糙度和较小充填厚度下,试件沿与节理面起伏较大处成一定角度产生裂隙并逐渐贯通至试件底部,充填厚度增加,仍会产生裂隙,但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84.
采用四点弯曲加载的方式,分析了氯盐干湿循环及弯曲应力耦合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加固梁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梁的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增大,承载力下降,当循环次数达到300次时,梁的开裂荷载降幅较大;在干湿循环和弯曲应力耦合作用下,随着弯曲应力水平增大,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降低,加载后期梁的裂缝变化较快,当应力水平为0.5时,TRC的限裂性能降幅较大.受持载腐蚀时初始挠度的影响,在同级加载下梁的跨中挠度降低.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氯盐侵蚀作用下TRC加固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且计算值与试验值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985.
应用已钻井烃源岩评价、次洼沉积特征对比、油源对比和地震特征对比,对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南洼南、北次洼烃源岩进行预测。南、北次洼在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相似的条件下,外部大型物源区位置、输砂通道、局部物源类型、洼间链状岛的遮挡作用联合控制了南次洼的沉积过程,为过充填沉积,导致了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北次洼为平衡充填沉积;油源对比表明围区部分原油来源于北次洼烃源岩,证实了优质烃源岩存在;地震特征对比表明沙河街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北次洼陡坡带。辽西凹陷南洼北次洼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86.
针对裂缝性亲水油藏吸入型毛管压力曲线测定困难的问题,利用渤海湾JS裂缝性油藏基质岩心,开展渗吸和油水相渗实验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形成了受相渗约束的毛管压力曲线求解方法,反算了基质吸入型毛管压力曲线。结果表明:JS裂缝性油藏基质束缚水状态相应毛管压力为1. 9 MPa,与压汞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利用研究结果标定该油藏基质采收率为11. 1%,与静态渗吸实验基质采收率31. 6%对比,仍有较大的提高采收率空间。同时该曲线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该油藏历史拟合精度,并指导油田不稳定注水,取得了显著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987.
基于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理论,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在裂缝穿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界面两侧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地层界面处裂缝穿层扩展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裂缝由硬岩层进入软岩层时,界面强度系数大于1,I型应力强度因子随着裂缝尖端与界面距离的减小迅速增大,裂缝可沿原路径穿层扩展;当裂缝由软岩层进入硬岩层时,界面强度系数小于1,I型应力强度因子随着裂缝尖端与界面距离的减小逐渐减小,裂缝的穿层扩展趋势受到限制,裂缝可能停止扩展或拐折穿层扩展。  相似文献   
988.
江西永平铜矿床是位于钦-杭金属成矿带东端的一个大型铜矿床,其成因类型长期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永平铜矿床后成矿阶段含矿方解石进行C-O同位素及XRD测试。结果表明,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其δ~(13)C_(PDB)值为-2.7‰~-3.8‰,平均值-3.3‰;δ~(18)O_(SMOW)值为16.4‰~17.9‰,平均值为17.2‰。该结果说明永平铜矿床后成矿阶段的碳来自于深部原生碳酸岩或幔源碳酸岩,海相碳酸盐岩几乎无贡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可能经历了原生碳酸岩或幔源碳酸岩与硅酸盐岩高温交换作用。永平铜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形成的温度为122℃左右。本研究成果为永平铜矿床的成因和后成矿阶段演化的流体特征提供了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989.
针对裂缝性储层裂缝孔隙度定量计算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储层裂缝孔隙度计算方法。通过定义孔隙纵横比谱函数表征岩石裂缝分布特征及对岩石宏观岩石物理特征的影响,并代入多孔介质模型中,建立含裂缝条件下多孔介质模型。理论正演表明,孔隙纵横比谱分布特征与岩石体积模量变化一一对应,通过建立岩石模量反演函数,利用现场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实现孔隙纵横比谱定量反演,进而计算裂缝孔隙度。应用结果表明,计算的裂缝孔隙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储层裂缝发育情况,与电成像测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文中方法所计算的裂缝孔隙度符合实际生产情况,为裂缝孔隙度计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扩展了阵列声波测井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