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7 毫秒
21.
粪产碱杆菌青霉素酰化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L发酵罐中进行了表达粪产碱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的重组枯草杆菌WB600(pMA5)的发酵研究。实验表明,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和菌体产酶能力密切相关,维持低葡萄糖水平,可以提高枯草杆菌WB600(pMA5)青霉素G酰化酶的合成能力。采用混合碳源进行发酵,在生长阶段流加葡萄糖,并维持低浓度,在发酵12h菌体浓度达到约13.8g/L时停止流加葡萄糖,使茵体利用发酵液中的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避免葡萄糖的代谢副产物对茵体产酶能力的抑制,青霉素G酰化酶的表达水平从原来的55u/L提高到582u/L。  相似文献   
22.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ECU1001所产环氧化物水解酶能高度对映选择性地水解外消旋缩水甘油苯基醚,在摇瓶和5L发酵罐中培养时初始产酶水平分别为11.0U/L和31.0U/L,通过添加底物诱导,可使摇瓶培养中酶量达到61.0U/L,在5L发酵罐中通过补料分批发酵,酶活可进一步提高到95.6U/L。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重组大肠杆菌W3110(pEC901)及其宿主菌在分批及连续培养中,主要糖代谢产物乙酸的生成规律。发现在分批培养过程中,乙酸主要在对数生长期产生,并当葡萄糖Glc耗尽时,菌体可以利用生成的乙酸作为碳源。乙酸的积累随葡萄糖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以葡萄糖为限制性基质的连续培养结果表明,当比生长速率μ〉0.336h^-1,菌体开始产生乙酸,并且其比生成速率随着μ增大而增大,研究所得的这些规律有利于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乳酸乳球菌发酵过程中pH调控和补料对产物生成的影响.研究采用三种不同的pH调控方式(初始pH7.0):(1)恒定pH6.8;(2)当pH降到6.2时恒定pH6.2;(3)发酵6 h后每2 h调节pH至6.8.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按方式2调节pH与不调控pH相比,乳酸链球菌素效价提高了2.48倍.分别选用了4、5、6和8 g·(L-1·h-1)蔗糖流加速度,当按5 g·(L-1·h-1)恒速流加蔗糖溶液,乳酸链球菌素效价提高约2.9倍.  相似文献   
25.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生物量.方法 采用紫外诱变育种、梯度平板半理性设计筛选、单因素实验进行培养条件优化、2 L发酵罐内进行补料培养.结果 筛选到了一株生物量高产菌株,命名为Gouv2007,其生物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1.2%,脱氢酶比酶活与原始菌株持平,培养时间缩短了6 h.该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山梨醇,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离子为硫酸镬和磷酸氢二钾;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500 mL烧瓶装液量100 mL、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基的初始pH自然.在最佳条件下培养,其生物量为1.34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50.6%,脱氢酶比酶活有所提高.在2 L发酵罐内补料培养,其生物量达到了5.58 g/L.结论 通过紫外诱变育种和条件优化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并在发酵罐内进行了小试.  相似文献   
26.
利用溶氧作为控制信号补料分批培养生产PH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已构建的工程菌Escherchia coli XL1-Blue(pKSABC),在20L自动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研究表明,底物浓度、温度、pH、DO等参数是影响菌体生长和PHA积累的重要因素;通过补料分批培养可以提高PHA的积累量。通过对DO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确定DO作为补料时间的在线控制信号。补料的原则是,使发酵前期菌体大量生长,发酵后期PHA大量积累。在优化条件下,对工程菌Escherchia coliXL1-Blue(pKSABC)进行了60 h的补料分批培养,菌体浓度、PHA浓度和PHA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分别为179g/L,132g/L,73.7%。  相似文献   
27.
分别使用 1 升玻璃气升式反应器和 5 升不锈钢气升式反应器进行了红曲霉菌的深层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级风量控制和补料分批培养技术有利于色素的形成。在实验确定的较优条件下,1 升反应器和5 升反应器的发酵液总色价分别为3807u/m l和 3714u/m l,发酵时间为 84h。  相似文献   
28.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求,结合科研实践,设计了具有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教学实验,并进行了教学探索。该教学实验项目探究培养模式对动物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实验涵盖动物细胞培养模式、细胞生长和代谢动力学参数检测分析等多个环节,综合训练学生生物反应动力学、仪器分析、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反应器设计的拓展和创新能力。在类似于现实科研工作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29.
为弥补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一步研究,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自行研制一种溶剂型冷补沥青,然后分析冷补料不同的制备工艺,提出并优化冷补料的性能评价方法,最后将自研的冷补沥青拌制成冷补料,与市场在售的3种冷补料进行性能对比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冷补料最佳制备工艺为将集料、冷补沥青及拌锅均加热至60℃后再拌和;自研冷补沥青拌制成的冷补料低温施工和易性优良、初始强度高、抗水损害能力强。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冷补料的路用性能。同时完善冷补料的性能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指导其试验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30.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酵母分批流加发酵的补料控制进行研究,在识别模型中引入加权矩阵,使识别更适合于发酵过程,识别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