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9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2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98篇
教育与普及   2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47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阿米诺酶是集糖化、发酵、生香于一体的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复合酶,将其应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和双轮底工艺中,可以减少用曲量,能够在提高酒质的基础上改善发酵效果,明显提高产、质量,提高出酒率.  相似文献   
12.
13.
<正> 现将门诊HBSAg[1]单项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进行乙肝两对半的试验,其结 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经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单项阳性患者。1.2 方法 ELISA试剂操作及结果判断分别按试  相似文献   
14.
小麦幼苗经镉胁迫后,生长受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小麦幼苗生长之间呈明显负相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随镉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表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作为内源活性氧清除剂,两者协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保护膜结构,从而使小麦幼苗对镉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豆在发芽过程中内源酶对大豆蛋白的水解,选取四种大豆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的发芽条件为:30℃发芽6天,pH值为7。  相似文献   
16.
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200mg/L的不溶性稀土,可以大大促进无菌苗的生长.株高增加30.6%,叶数增加12.1%,主根长增加100%,根鲜重增加65.0%,茎叶鲜重增加42.84%.根冠比也有所增加.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NaC l和稀土,并测定其SOD值.结果显示,较低的NaC l可以激发甘草的SOD活性增加,但适当用量的稀土也可以提高盐胁迫下的甘草的SOD酶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资料认为HCV(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病因,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输血后肝炎中60~90%为丙型肝炎。为了防止肝炎的血源性传播,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有必要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我们采用ELISA法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达3365人次,发现第二次复检仍有抗-HCV阳性者,也支持二次筛检这一观点。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耐高温厌氧纤维素菌对吸附原油的剥离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原油的开采经历了几个阶段 :原油自压开采 ,注水水压开采 ,注剂 (化学、物化 )辅助开采 .随着原油开采的枯竭 ,油井中原油大部分呈与岩石附着状 ,极难采出 ,许多油井采用注入大量水和化学与物化注剂等均不能增加出油 .近来 ,极端耐热纤维素菌在原油开采中的特殊辅助作用引起了微生物学界和石油界的广泛重视[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 邦 2 ,邦 6及V等 3株菌从温泉等热源地区富集分离 ,均属耐高温厌氧纤维素细菌 .1.1.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为PM培养基[2 ] .剥油实验培养基配方 (g/L) :NaNO3 0 .5 ,MgSO4 ·7…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部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