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1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9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通过哈密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对哈密瓜品种金皇后的离体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硼酸的不同浓度对哈密瓜花粉离体萌发具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硼酸浓度为20mg/L;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不同,25℃时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达到了最大值,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随着温度的升高,花粉管的长度也相应的增加;另外,不同的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对哈密瓜花粉的萌发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花粉,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花粉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992.
研究蚊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为抗蚊疫苗研究获得合理的免疫原提供依据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时问的进行。中华库蚊和白纹伊蚊蛋白质条带均明显增多。同时雌雄蚊具有各自的特异性条带,雌蚊血饲后出现一明显的大分子量条带(230kDa)。并且该条带随产卵的完成明显变浅变细.表明该蛋白表达变少.总之,这些蛋白质表达差异.尤其是血饲后出现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分光光度酶动力学和定量PCR的方法,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上研究了棉铃虫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植物次生物质的诱导表达作用. 结果表明,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检测到的棉铃虫幼虫不同组织GST的活性与其GST mRNA相对表达量的趋势是一致的. 酶动力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的棉铃虫各组织GST活性大小的顺序与定量PCR结果表明的各组织GST mRNA相对量大小的顺序都依次为:脂肪体、中肠、头和体壁. 通过培养基混药法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幼虫GST的诱导表明,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对棉铃虫幼虫GST活性的诱导与其对mRNA表达量的影响是一致的. 2十三烷酮对GST活性及其GST mRNA表达量的诱导作用比槲皮素强. 说明mRNA的转录量增加是植物次生物质诱导GST活性增加的主要机制. 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植物次生物质诱导作用对棉铃虫对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花粉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众多基因参与其中,这些基因的行为控制着花粉发育的各个关键步骤,从而调控花粉发育的正常进行.从分析以拟南芥为代表的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发育基因的行为入手,介绍了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发育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目前人们在花粉发育的起始、减数分裂、花粉有丝分裂、生殖细胞有丝分裂,以及绒毡层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95.
以原癌基因K—ras基因12位密码子的4种基因型(野生型为GGT,突变型为AGT、TGT、CGT)质粒DNA为研究模型.采用SYBR Green I为实时PCR指示剂,进行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特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和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引人故意错配碱基.将ARMS引物浓度稀释10倍,并对传统三步PCR循环进行改良.即根据目的产物和引物二聚体的熔点差异.在传统延伸步骤之后增加一步恒温80℃检测荧光步骤。可消除引物二聚体的影响.使ARMS引物的特异性增强.得到清晰的基因分型结果.实验表明这种基于SYBR Green I的ARMS实时PCR基因分型方法,无需合成探针,实验设计简单.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特异性好的基因分型方法,可推广用于其他基因的分型。并可望成为应用于临床的基因诊断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96.
The pollen of 57 species representing 7 sections of Artemisia was examined hy light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microscope for the purpose to elucidate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genus. The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pollen grains present high concorda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globular or the appruximate shape. 3-lobed circular from polar view while granular or ellipse sphere from tropical plate with tricolporate structure. The exinc of pollen has an obvious double structure of inner and outer layers (including the tecturn and columnar layers) where the outer is thicker than the inner and the sculpture of exine degenerates into small spinules easily distinguishable from other genera of the Compositae. Based on cxine sculpture, the pollen grains of Artemisi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Myriantha type and Mongolica type, which possesses 4 subtype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forms of spinulc: (1) Sacrorum subtype, (2) Oligocarpa subtype, (3) Lavandulaefolia subtype. (4) Anomale subtype.  相似文献   
997.
从中国古植被记录看东亚季风的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最近发现的早中新世季风记录,对东亚季风系统何时形成又提出了疑问.现代季风系统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它打乱了行星气候系统纬向分布的带状模式,因而地质记录中季风气候地理模式的出现,就应当意味着季风系统的建立.据此汇总了中国大陆125个地点所获得的古植物和岩性资料,揭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气候分带模式:早第三纪宽阔的干旱带由西向东横跨中国大陆,而晚第三纪至今的干旱带仅局限在中国西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交界时气候系统的大改组,就是现代东亚季风建立的证据.其后,季风系统在晚第三纪又经历了巨大变化,包括15~13Ma前、8Ma、3Ma前干旱气候的加剧和季风系统的加强.所获得的新资料并不支持亚洲季风系统起源于约8Ma前这一观点,而认为东亚大约是在晚渐新世向季风气候转变这一假设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98.
人工饲料育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2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组病毒Bm-BacPAK6-E2接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及5龄桑叶育家蚕皓月×菁松幼虫、蛹,观察重组病毒的感染发病情况,调查病蚕、蛹的采血量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接种重组病毒的成功率、采血量等指标均与5龄桑叶育相近,SDS-PAGE蛋白质电泳在家蚕幼虫、蛹血淋巴中均检测到1条与目的蛋白理论分子量(63 kD)相符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初步认为是重组病毒Bm-BacPAK6-E2的融合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999.
谷氨酸脱氢酶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氧化脱氨基酶类,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我们以大肠杆菌DH5α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和相应的寡聚脱氧核苷酸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大肠杆菌NADP特异性谷氨酸脱氢酶基因(NADP-specific 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A gene),将所得DNA片断连接到质粒pUC18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蓝白筛选和酶切鉴定,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无误后将gdhA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TrcHisC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经SDS-PAGE和双波长扫描分析,确定大肠杆菌谷氨酸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未能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表达,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三叶半夏的变形绒毡层的降解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绒毡层细胞随着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的进行,其细胞位置、细胞壁和核的形态发生改变.Feulgen反应显示变化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结构是完整的,染色质与细胞结构随着花粉的成熟逐渐降解.FCR法检测,发现花粉活力在散落后逐渐降低.本文探讨了绒毡层与花粉活力的关系,以及半夏在自然情况下有性繁殖能力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