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说明了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热力学开放系统,并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热力学熵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两个熵值测度指标,并分析了各指标的含义、两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传统测度指标机理上的对应性.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样地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生物多样性的熵值分析机理相一致.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传统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没有考虑群落中各种群在个体数量上的绝对差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熵值改进方法,并分析了与熵值测度指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影响天目山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区内有种子植物166科803属1 56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达139科550属1 023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23科,所含属、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36%和62.85%,含5种以上的19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15.74%,这些科、属在该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优势明显,体现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缙云山在种子植物物种数量及分布区类型上都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就该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野生种子植物共计183科、718属、1970种.基于白水江植物区系数据库,对区内种级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本区内物种以温带成分为主体,同时亦有一定量的热带-亚热带成分.诸多类型中,以东亚成分最为丰富,可以认为本区是东亚区系多样化中心的一部分.②本区域是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成分和中国-日本区系成分的交汇地带和分界线.③本区系与华中区系、横断山区系联系十分密切,与华南区系亦有一定联系,与华北、青藏区系联系较少.④本地特有种十分丰富,说明本区具有较高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104.
赵洪民  陈翔舜  郭鹏 《甘肃科技》2007,23(8):4-5,26
系统阐述了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内湿地保护和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制定区域保护计划、正确处理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等一系列措施,以期为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短柄枹林、山杨林等落叶阔叶林的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庞启禄 《科技信息》2007,(12):227-227,214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人口压力及资源利用问题,自然保护区与当地政府及居民的利益协调问题,土地权属不明问题等,已成为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前述问题需要从立法完善、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及社会协调等多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107.
徐欢欢 《武夷科学》2007,23(1):177-180
本文通过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实习观察武夷山植被(以黄岗山为重点)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分析武夷山的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并对亚热带中山草甸、矮林和旗状树的成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08.
莽山烙铁头     
在湖南和广东交界的莽山县境内,有一片残存的原始亚热带长绿阔叶林。生活在那里的瑶族同胞有一种图腾叫“小青龙”,长期以来都无人知道那是什么动物。1989年,称为“莽山烙铁头之父”的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陈远辉,偶然从一电站职工手中买到一窝23条幼蛇,与瑶族同胞的小青龙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9.
贵州柏箐喀斯特台原区珙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3):44-47
利用群落和种群研究的常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台原区柏箐自然保护区内珙桐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主要优势种群为珙桐和五裂槭,重要值分别为142.93和61.79。两种群间呈正联结关系,均为集群分布,但五裂槭聚集强度高于珙桐;五裂槭为进展种群而珙桐种群因幼树缺失为衰退种群;群落灌木层树种稀少,物种多样性低于乔木层。导致珙桐种群幼树缺失和灌木层树种稀少的原因是人为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珙桐群落实行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11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类型、现状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座谈、访问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鼠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鼠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三江源地区共分布有啮齿动物31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黑唇鼠兔和高原鼢鼠;三江源地区鼠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其次与全球气温变化、天敌的减少、不当灭鼠方式等因素有关.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生态管理措施是进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