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154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8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本文利用表面涂膜法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化器的表面状态对氢化物原子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炉原子化器中氢化物的原子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气相热解过程,而是一个表面催化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72.
锡铅合金中高含量锡,铅的火焰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洲雄  易永 《江西科学》1997,15(2):72-76
提出了用混合酸(盐酸+硝酸)溶解样品,在混合酸介质中,于同一份溶液里,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锡铅合金中主含量元素锡、铅。该法简便。快速,实用,共存离子不相互干扰,回收率在98% ̄102%间,所测样品和国家标准样品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李平  吴望一 《科学通报》1996,41(5):459-463
在小肠绒毛吸收机制方面,生理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70年代以来,Halfam(?)e,Jodal等人发表了一系列实验报告,认为小肠绒毛内存在类似肾的逆流倍增机制,使小肠绒毛顶端渗透压增至血浆正常渗透压(300mOsm·L_(?))的2~3倍.Jodal~(|2|)认为,从解剖学方面考虑,小肠绒毛血液循环是血液从小肠绒毛中央微动脉流至小肠绒毛顶端,再从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沿绒毛周边返回.这样,动脉、静脉血流方向相反,为逆流倍增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小肠绒毛壁上钠泵主动将肠腔内钠离子运入肠绒毛,水被动被吸入,提高了小肠绒毛周边静脉血的渗透压,这种作用被逆流倍增放大,于是绒毛顶端渗透压明显升高,有利于水的吸收.他认为这种机制的重要生理作用在于能避免小肠吸入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群论方法和分子轨道理论为基本概念,用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电荷迁移光谱解释配合物的颜色及颜色强度。  相似文献   
75.
大白鼠对蒿甲醚的快速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LC扫描法研究大白鼠对蒿甲醚(MDA)的快速吸收及MDA在其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MDA在大脑、肌肉中可以维持较高浓度及较长时间。在代谢活跃的肝、肾等脏器中则维持的时间较短,分布的量也较少。按每kg体重给药80mg,60min后,在MDA在大白鼠血球与血浆中的浓度之比为0.53,120min后在血浆中的浓度为1.204×10^-9mol·L^-1,但在其他脏器中都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76.
生物光色材料细菌视紫红质(bR)分子的光循环具有两个主要光活性态-基态B(568nm)和最稳中间态M(412nm)。用它们吸收带波长的光照射bR将分别引起分子的异构(B→M)和复构(M→B)光反应。本文首先研究了化学增强bR膜的互补调制饱和吸收,即多光束照射引起B、M各态粒子数比例变化,多光束之间互补调制输出光强。研究发现,当568nm和412nm双光束同时入射长M态寿命的bR膜时,存在阈值光强I  相似文献   
77.
对比了多种织物对红外辐射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的比例关系,分析了影响它们总和与红外辐射总能量差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垂直管内降膜吸收过程热—质传递数值计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垂直管内降膜氨-水吸收过程中热-质传递现象的研究,阐述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和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建立了吸收过程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并对垂直管内降膜氨-水吸收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其研究结果为降膜吸收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考虑到热-质传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9.
以H3BO3-Na2CO3为熔剂,在铂坩锅中于1000℃高温炉中熔融氧化铝试样,用HCl浸取,加入SrCl2为释放剂,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Al2O3中K2O和CaO的含量。该法分析标样符合允差要求,与标准方法测定样品数据相吻合。K2O和CaO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和1.6%,回收率分别为106%和95%。  相似文献   
80.
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磷吸收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好氧周期循环反应器中,稳定运行阶段出现规律性的与生物除磷理论相悖的厌氧磷酸盐吸收现象.为此,从厌氧吸收磷、有机物的效果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厌氧有机物吸收能量来源等角度,对厌氧吸磷机理进行探讨.采用乙酸钠为主要有机基质,当进水P/COD从2/100增加到4/100,厌氧阶段磷酸盐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50%-70%.在排除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吸磷与厌氧吸收乙酸盐基质直接相关,而糖原又是有机基质吸收与胞内聚合物储存过程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能量来源.通过对厌氧磷酸盐、有机物、糖原以及混合液中pH值变化的测定分析,初步推测厌氧吸收磷酸盐是当胞内无可利用的磷源时,糖原分解对磷酸盐的需求,并通过敏感于pH值变化的磷载体蛋白,将胞外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运输到细胞内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