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方法选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治疗,治疗组:来氟米特+中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用药。疗程6个月,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观察组24-Upro、Scr、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中小剂量泼尼松二联用药相比常规治疗疗效更佳,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2.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炎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 alonephritis,HBV -GN) ,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或肾衰。现将收治确诊的一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5岁 ,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2001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因颜面浮肿 ,腰部隐痛 ,尿量减少 ,诊断为肾炎 ,曾用过青霉素及激素等治疗 ,效果不佳 ,为进一步诊治 ,住入我院。既往于1992年因皮肤黄染、恶心、呕吐、腹胀及双下肢水肿 ,诊为“乙型肝炎 ,腹水…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方法: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拟定其治疗方法.结果:辨析该病的病机是诊治该病的有效要点,结论:准确掌握疾病发展变化规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特点、分析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患者56例病历资料,在B超下行肾活检,进行病理分型。标本分别做直接免疫荧光、光镜和部分送检电镜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IIa、Ⅱb、Ⅲ、IV、Ⅲ+V、Ⅳ+V、V型各占3.6%、12.5%、10.7%、42.9%、8.9%、7.1%、14.3%。Ⅱ型多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Ⅲ型多表现为肾炎综合症;V型和Ⅳ+V多表现为肾病综合症;IV型多表现为肾病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Ⅳ型和Ⅳ+V型的AI和CI评分要高于其他类型。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的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运用数据库及可视化软件分析黄芪-白茅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有效活性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黄芪-白茅根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DiGSeE数据库筛选CGN相关靶点;应用 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利用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及LigPlot进行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对接。黄芪-白茅根中共筛选出27个活性成分和271个活性成分靶点。对143个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分析,获得7 084个GO相关过程,230个KEGG信号通路,其中差异的有4 663个GO相关过程,159个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本研究筛选的核心成分与靶点拥有较好的结合能。研究表明黄芪-白茅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治疗CGN的作用,为CGN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四个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因对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或不再进步而采用血浆换出治疗。其中两个病人有狼疮性肾炎伴肾功能衰竭,对以往强的松及环磷酰胺治疗效果很差。经分别换出665及1000ml血浆,再输注冷冻新鲜血浆或部分血浆、部分人白蛋白溶液后,临床进步非常显著,如皮疹及Raynaud现象完全消失,迅速利尿及水肿消退,血尿素氮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蛋白尿明显减轻。以后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维持,在追踪观察的几个月和一年时间内,情况一直很好。另二个病人临床症状较轻,亦无严重肾脏损害的表现,对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良好效应,但当药物剂量减少时症状又加重。血浆换出后(每人仅一次),残余的症状很快消失,以小剂量药物维持,情况亦良好。  相似文献   
27.
28.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目前国内、外均有过敏性紫癜后预防肾损害的系统综述,但尚无儿童HSPN治疗的系统综述.为了对临床医生治疗HSPN提供参考,笔者从现代医学及中医学角度对HSPN的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液和尿中Sc5b-9的变化规律及测定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及尿中的Sc5b-9蛋白水平.结果 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的pH、红细胞及白细胞不影响Sc5b-9水平,但将尿液置-70℃冷冻后可使Sc5b-9水平提高.结论 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Sc5b-9来源于肾脏,其含量变化可反映肾脏的损害程度;血与尿中Sc5b-9水平无相关性.将尿液置-70℃冷冻后可影响Sc5b-9水平.  相似文献   
30.
将64例狼疮性肾炎(LN)分为非肾衰组与肾衰组,观察两组自身抗体、补体、狼疮带试验(LBT)、肾活检及预后。结果显示,肾衰组自身抗体(特别是ds-DNA和SM)与补体(C3、CH50)明显较非肾衰组低(P〈0.05);LBT阳性率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但都较同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肾活检两组各型均可见,另外肾衰组死亡率明显较非肾衰组高(P〈0.01)。因此,(1)肾衰患如自身抗体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