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司法实践中对于可解释性及预测性能的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图模型的量刑智能辅助方法. 该方法以量刑要素为基石建立含有隐节点的概率图模型, 由极大似然准则估计刑期分布的参数, 进而计算分布的数学期望得到预测值. 关于危险驾驶罪的实验结果表明, 概率图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优于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的模型, 且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42.
自《刑法修正案(八)》创设危险驾驶罪以后,"醉驾"与"追逐竞驶"由此入刑;《刑法修正案(九)》又将危险驾驶罪的犯罪类型加以扩展。其中,"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在实践中是最高发的危险驾驶罪类型。事实证明,"醉驾"入刑对于遏制愈演愈烈的醉驾危险行为,防范衍生恶性道路交通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醉驾"入刑无论是在司法中还是在立法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有必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3.
在法益二元论视域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并不符合集体法益的内涵特征,集体法益说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应当是基于公法法益观的个人法益——个人信息安全,兼顾个人信息的多元价值,回应网络社会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合理利用之诉求。  相似文献   
44.
王丹妮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95-97,190
军人违反职责罪与普通犯罪之间存在的大量竞合,反映出军事刑法专业化与国家刑事司法一元化之间的矛盾。本文立足军职罪在实践中被置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在梳理军职罪与普通犯罪间竞合现象的基础上,对军职罪设置范围和立法初衷做出反思,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便推进我国军事刑法科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利用机动车碰瓷行为的了解和研究,以及根据利用机动车碰瓷的地点、时间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等具体情况,碰瓷行为性质基本可以定为三种,即危害公共安全、诈骗、敲诈勒索,当情节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则分别构成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  相似文献   
46.
聚众斗殴犯罪中的"积极参加者"与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并不是等同的概念,"积极参加者"只是强调实施犯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等于一定就是起主要作用,立法上将"积极参加者"纳入主体范围,只是将从犯中作用不大的划出主体之外,并非将所有的从犯均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聚众斗殴罪的"积极参加者"包括主犯和部分从犯。  相似文献   
47.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危险方法"主要表现为有醉驾、驾车碰瓷、危及高速公路上的行驶安全、研制"瘦肉精"或配制"蛋白粉"、私设电网、盗窃井盖、针刺、投寄虚假炭疽杆菌邮件等。当然,这些"危险方法"界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时,需要注意区别与交通肇事罪、盗窃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等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48.
从刑法对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票据诈骗罪的立法界定可以看出,两罪是有区别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与票据诈骗罪的相关性思考主要是指对司法实践中两罪的交叉性进行的一种定位与思考。而辩正性思考则是指对两罪在交叉构成牵连犯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处断的一种“回归性”正确的思辩。但无论是相关性思考还是辩正性思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法律的实体性规范在应然性理念的指引之下真正回归到法律的应有性状态中去。  相似文献   
4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存在诸多争议,准确认定该罪名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就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探讨,希望对解决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0.
郭达 《海峡科学》2008,(2):22-23
<刑法>部分条款对偷税罪的认定存在争议,给涉税案件处理带来不便.该文通过研究偷税罪认定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建议对<刑法>规定的偷税罪缺陷进行弥补,以减少实际工作对该罪认定产生歧义,导致影响法律贯彻执行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