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83篇
  免费   1870篇
  国内免费   3176篇
系统科学   4587篇
丛书文集   1821篇
教育与普及   5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2篇
现状及发展   31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45098篇
  2024年   412篇
  2023年   1361篇
  2022年   1161篇
  2021年   1425篇
  2020年   1207篇
  2019年   1139篇
  2018年   660篇
  2017年   901篇
  2016年   984篇
  2015年   1483篇
  2014年   2426篇
  2013年   2374篇
  2012年   2692篇
  2011年   3013篇
  2010年   2967篇
  2009年   3525篇
  2008年   3864篇
  2007年   3382篇
  2006年   2522篇
  2005年   2209篇
  2004年   1870篇
  2003年   1742篇
  2002年   1587篇
  2001年   1397篇
  2000年   1096篇
  1999年   910篇
  1998年   803篇
  1997年   720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386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高离散精度模型与刀具包围体进行切削计算的情况,由于三维图像重建的计算量大,基于传统CPU实现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不能满足实时性的三维绘制。本文利用GPU的并行性特点,提出并行方式数控仿真切削面显示算法:通过线程并行处理基于MC算法的实体构造模型中体素与刀具包围体的切削计算,根据切削后体素角点信息和边的状态查找建立的构型索引表和交点数目索引表,加速数控仿真切削面的提取,从而提高三维图像的绘制速度,满足实时性显示要求。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在狭小空间内无法准确有效识别碳纤维丝束带剪断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信号的碳纤维丝束带剪断状态的检测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剪断状态监测硬件及软件系统。该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简单的检测电路以及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碳纤维丝束带剪断过程中的电信号实时采集,然后对采集得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处理,获取电压信号的峰值,将峰值与设定的检测阈值相比较,可以有效识别出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剪断操作时,未完全剪断的碳纤维丝束带电阻为10~500Ω,而完全剪断的丝束带电阻为无穷大,将丝束带与检测电路连接,电阻的变化即可反映到两电极间的电压变化。实验中,完全剪断时,丝束带两端电压从0V大幅跃升到4.377 03V,大于设定的阈值,而未完全剪断时,丝束带两端电压从0 V小幅跃升到0.067 97V,小于设定的阈值1V,均可有效识别剪断状态,证明该方法检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可以在铺丝头内部的狭小空间进行检测,同时能够快速识别出碳纤维丝束带的剪断状态。  相似文献   
33.
针对储物柜存取货物场景的实际情况和人员行为的特点,提出一种通过融合时间调整机制控制前景融入背景的改进型混合高斯建模检测方法,并引入手臂识别机制。融合时间调整机制减小了由于人员停止运动而错误决策为背景的可能性;手臂识别算法模型有效地识别人员伸手动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从连续的图像序列中检测出人员在储物柜场景下的存取货物行为。  相似文献   
34.
质量检测是道路桥梁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旨在确保道路桥梁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道路桥梁检测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有效提升了质量检测效果。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检测中,在检测时不会改变固有的道路桥梁构造,并且可以实现检测目的。因此,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道路桥梁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35.
信息过载加速了人们对信息的认知盈余,而算法技术通过信息大数据化的多次过滤完成精准推送,创新了信息的适配方式,重构了互联网信息分发的形态和受众与信息之间的赋权模式,实现了对信息价值的科学评估和有效适配.文章从信息分发的路径创新和范式创新等解析了算法技术型信息分发机制的创新价值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6.
测试性分配是将系统级测试性指标按照一定规则分配给各组成单元的过程。针对现有主流测试性分配方法未考虑单元之间的互测情形,导致分配结果不合理,尤其是部分单元分配指标虚高,难以实现或代价过高等问题,提出了在综合考虑单元故障率、故障危害度等多重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单元互测因素的测试性指标分配方法。首先实施考虑多重影响因素的指标初次分配;然后基于单元测试性初步设计结果,实施测试性建模与分析,得到单元自检故障率与他检故障率;再利用这两个数据以及初次分配结果构造分配函数实施再次分配,进而得到最终的分配结果;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仿真和实例运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37.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调度优化问题一般采用群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但现有算法存在陷入局部最优、早熟收敛等缺陷,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蚱蜢算法:采用边界反弹机制,提高算法效率;引入正余弦搜索机制,加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采用Lévy飞行对粒子进行随机扰动,防止种群陷入局部最优;采用非线性收敛策略加快算法后期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调度优化问题上,性能优于原始蚱蜢算法以及其他现有群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38.
本文主要研究了自适应算法中的两种算法,序贯回归(SER)算法和最小均方(LMS)算法,并且利用Matlab软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LMS算法而言,SER算法自适应权值迭代通常不是按照最速下降的路径,而是在直接指向最佳权值点的方向上进行.而且,当特征值相差较大时,自适应收敛的速率将不会因特征值的影响而变慢.  相似文献   
39.
在炼钢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石墨电极接头的电阻率偏高。在电弧炉炼钢的过程中,如果电极本体与接头连接处电阻值偏高,那么通电后,该部位会因为导电性能的偏低,引起打弧、烧损、脱落甚至折断等情况,导致炼钢中石墨电极的消耗增加,给炼钢炉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影响。石墨电极电阻率作为炭素制品及其原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能指标,石墨电极电阻率的测定对指导石墨电极生产及其制品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以自主开发的石墨电极电阻率检测装置为主体,采取理论研究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石墨电极电阻率的有关要点。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