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7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等离子喷涂枪冷却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建立等离子喷涂枪冷却水流场分析模型,采用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SIMPLE)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场内存在着局部回流和紊流,在冷却水道前端的拐弯处易形成死水区.为此,对枪体冷却水道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死水区的产生,提高了等离子喷涂枪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2.
等离子弧淬火条纹对表面摩擦磨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改变等离子弧淬火条纹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在不同载荷、不同速度条件下测试其在往复运动条件下的摩擦因数·研究表明,等离子弧淬火可以改变局部金相结构,提高硬度,大幅度改善其摩擦学性能;改变等离子弧淬火条纹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可以改变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并且当等离子弧淬火条纹与运动方向夹角成90°~78°时,润滑条件最好,因此摩擦因数最小,减摩性能最好;在相同速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加等离子弧淬火条纹摩擦因数减小;摩擦表面的等离子弧淬火条纹的方向设计将成为提高材料寿命、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随机抽取无法根据最后一级修理尺寸磨削修理的S195柴油机曲轴为研究对象,对曲轴的主轴颈以及连杆轴颈通过堆焊、电孤焊涂喷、电刷镀等方式进行修复,结果显示涂层结合情况较为良好,没有发生任何剥落或者脱皮现象,硬度测试表明可以满足发动机曲轴构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汽车车门外观质量、减少传统人工弧焊的焊渣堆积和焊接强度等问题,应用Plasma焊接系统,在保证焊点强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使产品外观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获得了更快的焊接速度,大大的提高了焊接效率。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使Plasma焊接系统在汽车行业的各种应用都具有可靠性高、产品外表面质量好的优点,是未来高端汽车逐步应用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5.
Without any preprocessing,polyester fabric has lower ability to hold on water and inks due to the smooth morphology of polyester fibers. Therefore, patterns directly printed with pigment inks have poor color yields and bleed easily. Pretreatments of polyester fabric were carried out with atmospheric air plasma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fter plasma treatment the samples were printed with magenta pigment ink.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alyse...  相似文献   
26.
金刚石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天然金刚石的价格也比较昂贵。金刚石薄膜的各种性质与天然金刚石几乎相同,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前景。本文采用乙醇和氢气作为工作气源,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金刚石薄膜,并研究了反应气压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前驱体碳化复合等离子熔覆涂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钛铁粉、铬粉、铁粉和碳的前驱体(蔗糖)等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碳化复合粉,并利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Fe-Cr-C和Fe-Cr-C-Ti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Cr-C涂层由(Cr,Fe)7C3初生碳化物和菊花瓣状分布共晶碳化物(Cr,Fe)7C3与奥氏体组织组成;Fe-Cr-C-Ti涂层由原位合成的TiC相和(Cr,Fe)7C3共晶相与奥氏体相构成.这两种涂层与基体之间都是冶金结合.涂层中碳化物TiC的体积分数呈现梯度分布,并且涂层的熔合区和中部区域TiC颗粒形状多为等轴状颗粒,涂层的表层区域部分TiC颗粒多为树枝晶颗粒.与Fe-Cr-C涂层相比较,Fe-Cr-C-Ti涂层的抗开裂性更好.Fe-Cr-C和Fe-Cr-C-Ti两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是750HV0.2,是基体金属的3.2倍,从涂层表面到熔合区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8.
以高能球磨法制备的93W-4.9Ni-2.1Fe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93W--4.9Ni-2.1Fe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钨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断口进行观察,采用能量色散谱仪对合金的组元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①烧结温度对合金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1 350℃时钨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一个极大值,为981 MPa,此时钨合金的相对密度和W晶粒的尺寸分别为98.9%和5μm;②当烧结温度达到1375℃时,合金中Ni元素开始挥发,随着温度的快速上升,合金中Ni元素的挥发不断加剧,当烧结温度升高至1425℃时合金中Ni元素已完全挥发;③合金的断裂方式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发生显著的变化,当烧结温度升至1350℃时钨合金的断裂方式由W晶粒界面分离向W-W、W-黏结相界面断裂转变,而当烧结温度超过此温度时钨合金的断裂方式又转变为W晶粒的沿晶脆性断裂;④SPS快速烧结能够有效抑制W晶粒的长大,促进钨合金的细晶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出较为致密的Mo黏结层和TiC耐烧蚀涂层,利用SEM,XRD表征氧乙炔烧蚀试验前后涂层的表面形貌与相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烧蚀距离减小,涂层质量烧蚀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终趋于稳定;随着烧蚀时间增大,致密化区域快速增大,涂层质量烧蚀率略有增加.烧蚀过程中涂层经历了点状熔融、线形连接、网状连接和完全致密4个过程.TiC涂层在高温燃流作用下氧化生成TiO2并熔融,在燃流冲刷和表面张力作用下发生黏性流动,形成TiO2致密层,从而减小了机械剥落,降低了涂层质量烧蚀率.  相似文献   
30.
It is believed that a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energy input from solar wind into the magnetosphe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unusual case of strong anti-sunward plasma flow (up to 2 km/s) in the polar cap ionosphere and large cross-polar cap potential (CPCP) during a period of horizontal IMF (|B Z | < 2 nT) observed by both ACE (at the L1 point) and Geotail (on the dusk flank of the magnetosheath). The CPCP is even higher than that under preceding B Z ≈ −23 nT. Furthermore, GOES8 observed that the magnetosheath field turns northward as the anti-sunward plasma flow and CPCP start to increase, which implies that the magnetosheath field interacting with the Earth’s magnetopause has significantly rotated and differs from the IMF observed by ACE and Geotail.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theoretical work, we suggest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line draping produces a southward magnetosheath field and enhances anti-sunward plasma flow and the CP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