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7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36篇
系统科学   818篇
丛书文集   1258篇
教育与普及   21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58篇
现状及发展   305篇
综合类   2520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2001篇
  2013年   1624篇
  2012年   2197篇
  2011年   2520篇
  2010年   2327篇
  2009年   2609篇
  2008年   2631篇
  2007年   2329篇
  2006年   1742篇
  2005年   1592篇
  2004年   1291篇
  2003年   1155篇
  2002年   907篇
  2001年   867篇
  2000年   710篇
  1999年   604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375篇
  1996年   592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承担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光电领域研发和工程人才的任务.阐述了构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训练的体系及考核标准,凝练出"一个体系、四个培养、五个阶段、四个平台"的特色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适合产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复兴号标准体系进行初步分析及梳理,介绍现有标准及其执行状况,对复兴号标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提出建议,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体系概念,通过实例阐述了常见的体系类型,从多个维度描述了系统与体系的区别,根据实践总结,提出体系与系统的核心界定准则,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科学建模有两种典型的观点,一是"系统派生观",二是"零碎借贷观"。前者认为,科学表征模型可以在原理模型(即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系统派生出来;后者强调科学家的科学建模活动实际上是从各种理论中选取所需要的部分进行创造性构造的过程。从以往的争论来看,这两种观点似乎各有侧重,不分胜负。但本文试图结合科学建模的案例论证,后者完全可以替代前者,不仅因为它比前者更符合科学家实际的建模活动,解释前者无法解释的现象,而且可以容纳理论派生模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培养应用型、综合型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新目标.通过改革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和课程考核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提出了适应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搭建了一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系统,并通过对近四年本专业学生的参赛获奖、创新项目、专业实习和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课程设计法已经成为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学会热潮,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意义上的科技社团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构成世界科技社团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一。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回顾科技社团百年来发展历程,研究分析科技社团在中国科学文化启蒙、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探寻新时代中国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5月24日下午4:30陕西师范大学赵景波教授应邀在我校科学会堂A座二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淀积理论与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赵景波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