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碳酸钙含量为指标表征黄土高原区气候变迁,为重建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及现阶段解析气候变化特征提供借鉴。对西安少陵塬剖面、宝鸡市北坡塬的马家塬剖面、西安蓝田剖面黄土地层中的碳酸钙含量运用气量法进行测定。少陵塬剖面CaCO_3百分含量远低于马家塬剖面CaCO_3百分含量。马家塬剖面出现了最大峰值,CaCO_3百分含量平均值也达到了整个剖面的最大值9.17%。说明CaCO_3在L2上部是宝鸡剖面的沉积多于少陵塬剖面,也可间接反映CaCO_3在少陵塬淋溶沉积较宝鸡剖面深。少陵塬剖面CaCO_3的迁移深度(5.6m)远大于蓝田剖面的CaCO_3迁移深度(4.4m),反映了这一时期少陵塬较蓝田雨季降水量多且持续时间长。CaCO_3层淀积厚度蓝田剖面比少陵塬剖面厚0.05m。少陵塬CaCO_3层平均含量为12.4%,蓝田CaCO_3层平均含量为38.7%。将少陵塬和蓝田剖面晚更新世时期末次间冰期碳酸钙的淀积深度与现代土壤碳酸钙淀积深度对比,可以得出,晚更新世间冰期年均温在15~18℃,降水量为750~1000mm。总体上看在晚更新世时期,关中平原地区降雨量自西向东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2.
153.
利用热分析仪测定了不同粒径纳米碳酸钙的热分解曲线,分别采用Achar方程和Coats-Redfern方程对热重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不同粒径纳米碳酸钙的表观活化能,讨论了粒度对表观活化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热分解反应属于Avrami-Erofeev的成核与生长为控制步骤的反应机理,其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并且表观活化能与粒径的倒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4.
脊椎动物通过进化选择了磷灰石类矿物来构建其牙齿和骨骼。本文依据生物矿化原理,通过在相同的时间和温度下添加不同的模板或调控剂制备羟基磷灰碳酸钙,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所得产物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初步讨论了脊椎动物选择磷灰石作为结构材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5.
在纳米碳酸钙原位改性、碳酸钙基润滑油清净剂制备等过程中,疏水碳酸钙纳米颗粒易富集在气-液界面处并对气-液传质过程造成影响。为揭示疏水碳酸钙纳米颗粒的分布行为,并量化其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程度,提出利用探索界面处颗粒层流变行为的方法来确定疏水性碳酸钙纳米颗粒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并预测其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对界面处疏水碳酸钙颗粒层进行流变测量,量化不同疏水性颗粒加入条件下界面处的表面压力;另一方面,利用膜分散微反应器进行Ca(OH)2溶液-CaCO3疏水颗粒体系吸收CO2的传质行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纳米颗粒的疏水性和颗粒表面浓度会直接影响颗粒的分布状态,进而改变界面处的表面压力,最终导致传质效率出现差异。当颗粒达到临界浓度、颗粒层呈现不可压缩的流变状态时,气-液传质系数会降低约一个数量级(从10-3 m/s到10-4 m/s)。此外,还进一步提出了气-液界面处表面压力与液相中碳酸钙纳米颗粒疏水性和表面浓度关系的计算式,进而确定了气-液体系原位合成改性碳酸钙纳米颗粒的适宜操作范围。  相似文献   
156.
以可溶性淀粉、β-环糊精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模板,在CaCl2、Na2CO3体系中调控合成CaCO3晶体.研究了不同形貌CaCO3晶体成型原因.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晶体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溶液中5 d后得到以球霰石为主的球形CaCO3;环糊精溶液中5 d后得到以球霰石为主的CaCO3层状聚集体,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产物中球霰石逐渐向方解石转化,SDS的加入加快了球霰石向方解石的转化速度.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产气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aerogenes)产胞外聚合物(EPS)的最优培养条件,并开展EPS质量浓度对Klebsiella aerogenes诱导形成碳酸钙晶型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pH和接种量,培养时间和温度对菌株EPS产量的影响更为显著,EPS最优培养条件如下:培养时间为4.64 d、培养温度为28.35℃、接种量为2.97%、pH=7.69,在此条件下,EPS的产量可达210.24 mg/L;当添加的EPS质量浓度从0 g/L增加到1.0 g/L时,方解石的质量分数从27.1%提高至98.3%,球霰石的质量分数从72.9%下降至1.7%,表明EPS能有效促进方解石的形成并抑制球霰石的形成;EPS中带负电荷的官能团可以吸附溶液中Ca2+,使得溶液中Ca2+浓度减小、过饱和度降低从而促进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生成。可以通过EPS来调控Klebsiella aerogenes诱导形成方解石和球霰石的质量分数,强化碳酸钙晶体向热力学稳定的方解石型碳酸钙转化,这为提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形成的固化体的...  相似文献   
158.
换热设备的超声防垢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成垢晶体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和超声波对形成的CaCO3晶体形状和大小的影响,揭示了超声波防除积垢的机理.研究表明,超声处理可以缩短溶液中晶体的成核诱导期,提高晶核的生成速度,在溶液中迅速生成大量的微晶悬浮于溶液主体,晶粒长大速度减慢,成垢晶体不易沉积在管壁上。从而减少了积垢的形成.同时,超声的空化与机械作用增大了积垢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破坏了已形成的积垢。使其松软脱落.超声波还能改变生成的CaCO3晶体的形状及大小,改变形成的积垢的堆积形状,从而起到防垢的目的.工厂试验也表明。超声波防除积垢装置不但可以防止积垢的形成,而且可以有效地除去已形成的积垢,提高了蒸发系统的传热系数与蒸发强度,平均防垢率迭76.4%.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在纳米碳酸钙(CaCO3)粒子表面接枝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借助于FT IR1、H-NMR、TGA和GPC等手段研究了PMMA界面层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表面接枝的PMMA以间同(rr)立构结构为主,其含量约52.8%;热稳定性介于无皂和有皂乳液聚合之间,热分解温度比无皂乳液聚合的PMMA高约50°C,其分解主要由PMMA亚乙烯基链端的β-断裂及自由链断裂引起。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分子量比均聚物大,分布也较宽。纳米CaCO3粒子的存在对PMMA的微结构没有影响,但对PMMA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0.
进行了以交联淀粉、纤维素、轻质活性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全生物降解塑料快餐盒材料的制备研究, 选出了制备快餐盒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 制出的片材在室温下的拉伸强度为58MPa, 耐热水温度高达98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