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2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0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许博  杨合同 《山东科学》1991,4(3):26-30
本文就产芽孢细菌B130(Bacillus spp.)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产菌量较高且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的培养基成分(%w/v):豆饼粉3,麸皮4,玉米粉3,最适pH:6.5或8.0,确定了最佳培养时间区间为平衡期末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外重组获得了鱼腥藻Anabaenasp.PCC7120细菌光敏色素AphA,进而将其对金属支撑型BLM进行修饰.实验发现,细菌光敏色素修饰的BLM对于红光(650nm)和远红光(700nm)具有不同的光响应信号.当用远红光照射时,产生一个正向的电流响应,用红光照射时,产生一个反向的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研制的直流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的脉冲电磁场分别对生活污水和纯种大肠埃希氏菌液进行电磁处理 ,研究其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及机理 .实验表明电磁脉冲对生活污水及纯种菌液中的细菌都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停留时间、水流速度、线圈绕组、输出功率、脉冲频率对脉冲磁场的杀菌效果具有影响作用 ,在停留时间 1 2h ,输出功率 4 6 8W ,脉冲频率 6 5kHz ,水流速度 0 .3m s时 ,生活污水的细菌总数从 3.9× 1 0 7个 mL下降到 1 .5× 1 0 2 个 mL ,存活率达 1 0 - 5;大肠杆菌数从 2 .4× 1 0 6 个 mL下降到 3.6× 1 0 2 个 mL ,存活率为 1 0 - 4.在此条件下 ,四种质量浓度的纯种大肠埃希氏菌液经电磁处理后 ,其细菌的存活率均在 1 0 - 3~ 1 0 - 5.细菌细胞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电磁作用使细胞表面产生凹陷 ,孔洞 ,细胞质溶出现象 ,从而证实了感应电流杀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Moff.  AS 范宗理 《世界科学》1991,13(10):15-17
研究人员促成了固氮根瘤菌到包括稻子在内的非豆科植物的根际安家结瘤.固氮根瘤菌是一种极其特别的细菌.除个别例外,它们只能在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苜蓿和刺槐的根部结瘤固氮.这种细菌,摄取在空气中无用的氮气,并将其转化成氨和植物的其他营养成份.实际上,细菌是为  相似文献   
15.
16.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理论对“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与连锁”一章的教学进行改革,明确教学目标,从基本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进行分析和假设,最后得出重要结论,从而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庆应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可长期保存数据的新技术:利用活细菌替代磁盘和光盘等存储媒介,从而将数据保存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成的细菌上写入遗传密码,还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1年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测定饮用水源水—水库水的细菌总数,在37℃培养24小时开始菌落计数,发现计数结果总是偏低。通过多次实验,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可以提高细菌检出率,减少不确定度来源和影响。一、稀释时增加检样量至5mL,计数比《规范》约高出20~30%《规范》规定,吸取1mL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制成1:10稀释液。由于水样不够均匀和测试中随机效应影响,取样1.0mL偏少,容易受偶然误差影响,无法保证取样的代表性、真实性;其次,混匀需要吸管反复吹吸数次,1个稀释度至少2 ̄3…  相似文献   
19.
马杰 《科学世界》2007,(6):70-70
人们正在尝试这样一种技术,将信息记录在细菌的DNA里,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丢失。细菌的大小只有几个微米,比CD-ROM或硬盘要小得多,但经过若干代以后还能维持DNA的信息。所以这种能长期保存数据的载体十分引人注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徐建平 《江西科学》1991,9(1):59-64
利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从分子水平上对细菌代谢调节,功能网络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细菌代谢调节系统性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