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7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364篇
系统科学   115篇
丛书文集   443篇
教育与普及   4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6篇
现状及发展   74篇
综合类   968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魏俊发  石先莹  何地平  张敏 《科学通报》2002,47(21):1628-1630
以钨酸钠与含氮和/或氧双齿有机配体原位(in situ)形成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无卤素、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实现了30%过氧化氢催化氧化环己醇为环己酮的反应。考察了13种不同的配体对环己醇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其中邻菲咯啉、草酸为配体时环己酮收率最好,分别达96%和95%以上。水杨酸,8-羟基喹啉和3,5-二溴水杨酸为配体时,也有很好的催化效果,环己酮收率超过90%,选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对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环己醇:W:草酸:30%H2O2的摩尔比为100:2:2:120,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12h,环己酮收率95.19%。  相似文献   
22.
利用PCR SSCP技术检测线粒体DNA(mtDNA)复制控制区中 16 4bp的片段 ,在 2 2例喉癌患者的血细胞中发现 3例同质性突变 ,5例异质性突变 ,而在 12例正常人中未发现带型改变 (0 /12 ) .序列分析发现其中一个样本有T146A ,T199C和T2 0 4C的变异 ,T146A为新发现的线粒体DNA多态性 ;这个研究结果提示血细胞线粒体DNAD Loop区的变异 ,可能与喉癌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对线粒体DNA突变的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考虑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联系起来 ,这将有助于理解线粒体DNA在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病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中线粒体DNA的复制机制 ,这对寻找新的肿瘤基因诊断的标志物和监测肿瘤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是有意义的 .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掺Sb对BiSrCaCuO超导电性的影响,对Bi系统料中Sb,Pb的最佳含量和烧结工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4.
《东莞科技》2002,(1):52-52
  相似文献   
25.
用不同的固相微萃取(SPME)针头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生活污水进行提取、浓缩、分离、测定,对照结果表明,用聚硅氧烷涂层可以减少一次分析化合物的种类,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韩民 《河南科技》2005,(6):37-38
一、碳纤维的特点 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或者中间相沥青纤维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制成。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了利用MAP准则实现短波数字调制、解调器的同步方案,导出了提取同步信息的表达式。最后,对此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实践上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负性甾相液晶电场效应实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池  郭青山 《河南科学》1994,12(2):123-128
  相似文献   
29.
以Zn(NO3)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用扫描电镜对产物粒度大小、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2.5h时,所制的纳米氧化锌的产率最大.用不同的表面改性剂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粉体不再发生团聚.图6,表7,参5.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CaO稳定的氧化锆、锆英石、Si3N4及活性α-Al2O3体系反应烧结制备O'-Sialon—ZrO2复相材料过程中物相组成的变化及显微结构特征一结果表明,1550℃下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所谓的过渡液相,这种过渡液相的存在,加速了锆英石的分解,促进了O'-Sialon“溶解-扩散-再结晶”的结晶过程。1600℃及以上温度烧后,锆英石完全分解,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基质中O'-Sialon针状晶体发育长大并形成了比较紧密的、晶体间相互交织的显微结构,与此同时,由于Ca^2+的脱溶,稳定氧化锆骨料大晶粒分解为相对细小的m-Zr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