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0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7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的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TiO2光催化剂的过程,提出了较为理想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窝陶瓷表面浸涂5层TiO2催化膜,经500℃焙烧,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H2O2、Fe“、光照时间、TiO2催化膜层数对邻氯苯酚去除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为了改善强碱性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电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酚钠废水.结果表明:电氧化法对废水的色度和S(重铬酸钾化学耗氧量)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电解过程中余氯的产生对色度和S的去除有决定性作用.实验确定的高浓度酚钠废水电氧化处理条件是:电流密度为714 A/m^2、电压为10 V、电解时间为30min,采用中和→电氧化→生化工艺去除色度和S.  相似文献   
23.
在酸性条件下,盐酸小檗碱对联吡啶钌(Ⅱ)-铈(Ⅳ)反应体系的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新方法.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在质量浓度为1.0×10-7~1.5×10-5g/mL的范围内,相对发光强度与盐酸小檗碱的浓度成对数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3.6×10-8g/mL,对浓度为1.0×10-6g/mL的盐酸小檗碱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本方法用于复方黄连素片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在97.8%~101.5%之间.分析效率为140/h.  相似文献   
24.
雷公藤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兰子酸(1)、3-乙氧基-4-羟基苯甲酸(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pyridine-3-carboxylic acid(4)、原茶儿醛(5)以及3,5-dimethoxyphenyl-2-propen-1-ol(6).除化合物(1)和(3)之外,其余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雷公藤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2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盐酸倍他洛尔原料药中丙酮、异丙醇及甲苯残留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1石英毛细管柱(0.53 mm×30 m,1.5 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0 mL/min,在该条件下,丙酮、异丙醇在10~90 mg/L,甲苯在1.78~16.02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7,0.999 6.加样回收率、精密度、溶液稳定性的试验结果均可满足三者残留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与微透析采样技术联用,研究了盐酸雷尼替丁在家兔血液中的代谢过程.首先研究了毛细管电泳的pH值、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电泳条件对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分离的影响.结果采用pH6.2磷酸缓冲液,分离电压为10kV,进样压力2758Pa,4s的条件,能够使盐酸雷尼替丁与法莫替丁达到基线分离,据此以法莫替丁为内标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雷尼替丁的方法,峰面积比与相应的盐酸雷尼替丁浓度在1.5×10-7g·mL-1~8.0×10-6g·m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限9.0×10-8g·mL-1.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由“NDST21”计算软件求得,代谢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半衰期为89.8min.  相似文献   
27.
氨基酸N-羧酸内酸酐与胺反应的位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σ-氨基酸的N-羧酸内酸酐(4-烷善2,5-二氧代噁唑啉)与胺缩合反应.用L-苯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制得相应的N-羧酸内酸酐.并分别与二乙胺.叔丁胺.异丙胺.正丁胺反应.正丁胺与N-羧酸内酸酐仅分离得到酰胺,而叔丁胺或异丙胺得到的是脲酸和酰胺的混合物.二乙胺与N-羧酸内酸酐反应则仅得到脲酸衍生物.产率大于80%,具有制备价值.发现N-羧酸内酸酐4位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对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大位阻基团导致产物中脲衍生物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28.
2-羟基4-甲氧基-5-胂酸基-苯乙酮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皮酚(paeonol)为原料,经胂化直接合成了2-羟基-4-甲氧基-5-胂酸基-苯乙酮,总收率为17.2%。  相似文献   
29.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快速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分解样品 ,加入浓盐酸将Te(Ⅵ )定量还原为Te(Ⅳ ) ,Fe3 作减缓剂 ,与KBH4 反应测定碲量 .研究了不同量Fe3 与盐酸浓度对Te荧光强度的影响 ,以及干扰元素对Te测定的影响和Fe3 抑制干扰的效果 .检出限为 0 .0 4× 10 - 6 .  相似文献   
30.
2-己基咪唑作为铜的盐酸酸洗缓蚀剂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失重法研究了2-己基咪唑(2-HeIM)在5%盐酸中对铜的酸洗缓蚀性能.探讨了温度和2-HeIM浓度对缓蚀效果的影响,从中得出了2-HeIM在铜表面的吸附等温式,计算了吸附热及2-HeIM的加入对铜在盐酸中腐蚀反应活化能的影响,进而探讨了2-HeIM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0℃下,在5%盐酸中,当2-HeIM的浓度在6 mmol/L以下缓蚀率随2-HeI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到6 mmol/L时,缓蚀率趋于定值.在2 mmol/L到6 mmol/L浓度范围内吸附在铜表面的2-HeIM分子间的作用力整体表现为引力;2-HeIM在铜表面的吸附是吸热反应;2-HeIM的加入降低了铜的腐蚀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