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8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72.
73.
74.
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是重要的信号分子, 参与调控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 特别是在诱导植物防卫基因表达中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NO和H2O2是否参与棉花抗大丽轮枝菌毒素(VD-toxins)的抗性反应以及其对GST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 NO和H2O2信号参与棉花细胞抗大丽轮枝菌毒素的信号途径, 从而诱导抗性反应. NO和H2O2信号可能协同作用, 但不相互依赖. GST基因在棉花悬浮细胞抗大丽轮枝菌毒素抗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NO对GST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依赖H2O2, H2O2GST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5.
实践证明,入冬后至立春前是池塘养鱼投放鱼种的最好时机,其优点如下:①冬季水温低,不利于病菌的繁殖和寄生,可减少鱼种感染病菌的机会,有利于鱼种适应新环境.②冬季气温、水温低,鱼类活动强度小,运输成活率高.③可及早恢复和补充鱼种在越冬及运输过程中的体能消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6.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人们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争议不断,那么进化论到底是不是客观真理呢?我在文章中梳理关于进化论的发展,并且从病理学的角度探讨抗生素和环境污染对人类与病菌进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用细胞同步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 CI01株不同细胞周期细胞中毒素含量与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A.tamarense CI01细胞分裂主要发生在早上6时至8时,细胞密度在6 h内增加近一倍.细胞内毒素合成主要在细胞周期的G1期,由光诱导合成,毒素含量(fmol/cell,Qt)在光周期前8 h内从17 fmol/cell增加到分裂前的24 fmol/cell,而在其它细胞周期细胞内毒素含量稳定,基本不合成毒素.比较分析单细胞C1,2毒素和GTX2,3毒素合成时间及速率,推测在A.tamarense CI01中细胞首先合成GTX2,3,在其它修饰酶的作用下再转化为C1,2.  相似文献   
78.
从影响融合率的2个主要因素探讨骨髓瘤细胞系Sp2/0细胞与黄曲霉毒素B_1免疫的脾细胞融合的最佳条件,使融合率达到100%.经筛选和克隆化,获得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B3、3H9、5G9.经过鉴定3株均为IgG_1亚类.其中3B3抗体与其他黄曲霉毒素几乎不发生交叉反应,腹水效价为1∶2×10~5,亲和力常数为3.1×10~7 L/mol,竞争性ELISA测出3B3抗体的最低反应浓度为0.05μg/L标准AFB_1样品的的回收率达96%.另外两株腹水抗体水平低,交叉反应强烈,腹水效价仅在1∶10~4数量级.  相似文献   
79.
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LR,一种强烈的致癌剂,是蓝藻水华时产生的一种主要的藻毒素.本文研究了多根高压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对该毒素的降解.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提取微囊藻毒素,经富集、纯化后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分析检测.实验研究了峰值电压、频率、曝气量及电导率对介质阻挡放电降解微囊藻毒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随峰值电压、频率、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0.
《前沿科学》2013,(1):93-93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可以利用在蜂刺毒素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毁灭艾滋病毒。防止艾滋病传播,但又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