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59篇
教育与普及   3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46篇
综合类   41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s the third summary report of ODP Leg 184 to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SCS basin. A multi-proxy approach, involving geochemistry, micropale-ontology, pollen and other analyses, was adop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paleo-climate events especially at 8, 3.2, 2.2 and 0.4 Ma. The new record indicates similar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and South Asian monsoons, with an enhanced wint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 being the major difference. The rich spectrums of monsoon variability from the southern SCS also reveal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low latitude ocean.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CS includes the hemipelagic Oligocene sediments, 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deep water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early seafloor spreading stage of the SCS basin. The four major unconformities and some remarkabl ediagenetic features in upper Oligocene deposits indicate the strongest tectonic events in the region. From a careful comparison of lithologies and sedimentation rate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minent differences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betwee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CS were established only by ~3 Ma.  相似文献   
62.
大牛地气田山一段储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牛地气田储层沉积背景,叙述了辫状河三角洲岩石相、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表明:辫状河三角洲是由湍急洪水控制的,是陆相沉积盆地中一种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的沉积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沼泽煤和碳质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分流河道砂体构成相对较好的储层,在垂向上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  相似文献   
6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峰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段的庆阳鼻褶带上,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了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分布等特征,认为长8期发育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且以水下三角洲亚相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建立了三角洲的垂向相序,文中还探讨了沉积相与含油性的关系,为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基础,为大规模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
彗星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彗星电泳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单个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因其操作简单、快速及灵敏等特点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着重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图形分析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5.
Ni-Fe-P合金化学镀的工艺条件及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碱性介质中化学沉积Ni Fe P合金.考察了工艺条件如pH、FeSO4·7H2O浓度和温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获得了沉积速度快,镀液稳定性好的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Ni Fe P合金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镀层在镀态呈非晶结构,镀层在200.5℃晶化为亚稳的Ni Fe合金,310℃晶化为立方FeNi3合金,369.2℃晶化为四方的Ni3P,而491.3℃为继续生成FeNi3的吸热峰.  相似文献   
66.
纳米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F-PCVD法,以TiCl4 O2为反应体系,制备出了球状纳米级TiO2粉体。经TEM,XRD,BET测试表明,粉体为锐钛型金红石型的混晶体,粒径范围为20-60nm,平均粒径45nm。苯酚降解实验表明,TiO2粉体具有明显的光催化活性,并就光催化效率与德国产TiO2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7.
用MOCVD法制备TiO2薄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低压MOCVD法,以四异丙纯钛为源物质,高纯氮气作为载气,氧气为反应气体,制备出了TiO2薄膜,考察出了沉积温度,基片距离均对沉积速率有影响,发现在不同反应条件下TiO2薄膜生长行为受动力学控制或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68.
化学镀镍硼合金镀层组织形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化学镀镍硼合金镀层的组织形态和成分、结构.探讨了镍硼合金镀层的沉积规律.分析表明,镀层在侧向和纵向上的相对沉积速度快慢是影响镀层组织形态的关键因素.柱状组织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纵向沉积速度相对较快,该组织镀层含镍量相对较高,结构是非晶晶态混合结构;圆粒状组织是在侧向、纵向沉积速度较接近的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分中硼的含量相对较高,镀层结构趋于完全非晶态.  相似文献   
69.
利用熔铸-原位反应喷射沉积成形技术制各了TiC/Ti-5Mo一5V-2Cr-3Al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讨论了提高熔铸-原位反应TiC/Ti-5Mo一5V-2Cr-3Al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70.
使用低介电常数基板和高电导率、高抗电迁移的金属Cu进行布线,可以提高高密度电子封装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采用乙酰丙酮铜作为前驱体,在常压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玻璃陶瓷基板进行Cu薄膜金属化。利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前驱体、Cu薄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表明:影响Cu导体的电阻的主要因素是沉积温度。在温度为290~310℃,N2气流量为200~350mL/min和H2气流量为450~600mL/min的条件下,获得了致密的Cu薄膜,Cu导体方块电阻为25m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