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2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0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本文应用一个经过改进的可预测蛋白质及多肽等电点的数学模型,并辅以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求解,预测了12种生长激素的等电点。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01/molL 氨水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运用荧光标记的凝集素刀豆球蛋白 A(Con A)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皮肤表面细胞质膜下,细胞质和基膜中有一些Con A 受体分布.经类坏死处理后,表面细胞内出现了一层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基底细胞膨大,一类膨大的细胞中仅细胞核和质膜上有 Con A 受体分布,另一类细胞中核和质均有 Con A受体分布.类坏死处理后1h,表面细胞内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变成小颗粒排列在质膜下,表皮细胞质中 Con A 受体较多,基膜中也出现较多的 Con A 受体;类坏死处理3h 表面细胞,基底细胞和基膜中 GonA 受体的分布和1h 的相似:类坏无处理后5h,Con A 受体逐渐减少并恢复正常.结果表明,生发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对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及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血小板生成素(throm bopoietin, 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l介导.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tw o-hybrid system )筛选与c-Mp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以Gal4 BD融合c-Mpl膜内部分cDNA 的pASMM 为靶蛋白质粒,筛选了人胎盘cDNA 文库,分离到人波形纤维蛋白(vim entin)的部分编码序列,首次检测到波形纤维蛋白与TPO 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提示细胞骨架蛋白可能在TPO 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论文从分析领导心理入手,认为成就心理是领导的心理基石,并以请示的写作为例,针对领导心理提出了上行公文的一种写作策略———准确表达与角色适应策略。认为上行公文写作时应明确话语角色关系、适应受体(即领导)决策心理和适应受体接受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行文意图。  相似文献   
106.
107.
针对供体和受体浓度比恒定为1:1的供体受体对,提出了一种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测量受体和供体双光子激发吸收截面比值的新方法.由于采用双通道荧光比率测量技术,该方法消除了荧光基团浓度、激发光强度波动、激发区域的不均匀性以及随机杂散信号等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在活体HeLa细胞中测量了钙离子探针Cameleon(YC2.1)中的受体YFP和供体CFP在710~930 nm波长范围内的双光子激发吸收截面之比.  相似文献   
108.
小脑顶核在运动控制和躯体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先前的研究揭示了小脑顶核接受下丘脑-小脑组胺能神经纤维的投射, 但对支配小脑顶核的组胺能神经投射的功能作用目前还没有报道. 本研究采用脑片制备观察了组胺对小脑顶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47张小脑脑片记录了65个小脑顶核细胞, 其中绝大部分细胞对组胺刺激表现出兴奋反应(58/65, 89.2%). 用低钙/高镁脑脊液灌流脑片, 不能阻断这些神经元对组胺的兴奋反应 (n = 10), 说明组胺对顶核神经元的兴奋作用是直接的突触后效应. 组胺H2受体阻断剂ranitidine可阻断组胺对顶核细胞的兴奋效应(n = 15), 而H1受体阻断剂triprolidine (n = 15)和chlorpheniramine (n = 10)不能阻断组胺的兴奋效应. H2受体激动剂dimaprit可以模拟组胺对顶核细胞的兴奋效应(n = 20), 而H1受体激动剂2-pyridylethlamine不能引起小脑顶核神经元任何反应(n = 16); 并且, dimaprit对顶核的兴奋效应能被H2受体阻断剂ranitidine阻断(n = 13), 而不能被H1受体阻断剂triprolidine阻断(n = 15). 以上结果说明, 组胺是经H2受体的介导兴奋小脑顶核神经元, 提示下丘脑-小脑组胺能神经纤维可能通过其对小脑顶核神经元的兴奋性输入, 调制经小脑顶核介导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研究西安市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IRS-2基因密码子1057g/a多态性与运动易感性间的相关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IRS-2基因密码子1057g/a多态性后,随机分3组:gg、ga和aa基因型组,经12周的太极拳运动锻炼后发现,aa基因型组对运动的易感性最高,反映糖尿病情改善的主要指标均发生了良好的改变.发现西安市汉族人群中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IRS-2基因型对运动的易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aa基因型组患者的运动易感性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筛选一对引物,PCR扩增五指山小型猪GH基因全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序列分析及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有98个位点不同,同源性为95.026%,外显子有2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外显子2有1个位点的碱基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异义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