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113篇
丛书文集   278篇
教育与普及   2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2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40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765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主要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塑造新型馆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
音乐欣赏的本体性质是音乐美学领域中重要很难回答的问题。音乐欣赏通过听觉来审美,在创造过程中,完成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结合与统一。从音乐材料,结构环节和功能作用三方面断定,材料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性,结合是约定的感性材料与理性材料的结合、音乐欣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联系,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23.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将教育活动与家庭生活交织在一起 ,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作分析 ,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
在师范院校政教系政治经济学既是政治理论课又是专业基础课。搞好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好后续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政治经济学课教师必须不断改革,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能使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西洋美声比相对滞后,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学生与跟踪,还不能超越领先。为此,我们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在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正积极的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新课题,走出新路子,创出新成果。  相似文献   
26.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任务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等六个方面。在实施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体育自身的规律和教书育人的特性,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27.
本文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进行了探究,阐明了人文精神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比较法上的考察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精神利益,法律应允许对某些违约行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对应予赔偿的合同类型和数额做出合适的规定。  相似文献   
29.
创新是一种行为,通过创新,企业有可能提高经营效率或扩展经营空间,创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即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隐藏着的精神现象及本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可称之为“经营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30.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