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在pH=7.2-7.6的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二甲氧基差劲基苯基荧光酮(DMH-PF)与铜反应形成1:2配合物,使体系产生荧光猝灭,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激发波长λex=516nm,发射波长λem=546nm,猝灭量与Cu浓度在0-0.07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045mg/L,体系稳定,灵敏度高,采用巯基棉分离富集铜,用于钢样、茶叶、人发、地下水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2.
利用纳米包覆技术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铁量的发光粉SrAl2O4: Eu, Dy,通过X射线衍射、发射光谱和余辉曲线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铁杂质对发光粉的晶体结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微量铁的存在没有引起发光粉的晶相结构变化,但降低了发光强度. 随着铁含量从0.001 mol增加到0.01 mol,余辉平均发光强度下降了50%,这种变化是由于Fe3 -O2-中心将一部分能量传递到红外区域引起的,同时首次发现了铁在铝酸锶晶体中的红外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163.
以Na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前驱体,掺杂水杨基荧光酮(THBF),Pb2 为沉淀剂,用Sol-gel法合成发光分子水杨基荧光酮羧甲基纤维素铅微球(简记为Pb(CMC)2–THBF).Pb(CMC)2–THBF在滤纸基质上可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RTP).基于EDTA与Pb2 的络合反应,使Pb(CMC)2–THBF微球转化为水溶性组分(PbY2-、2CMC-、THBF),该水溶性组分与痕量上Pd2 作用生成(CMC)2 Pd–THBF,导致Pb(CMC)2–THBF上RTP猝灭,Pd2 上含量与△Ip值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Pb(CMC)2–THBF固体基质室温燐光猝灭燐上痕量钯上新方法.该方法上检出限为0.38fg/斑(对应浓度为9.5×10-13g/mL),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Ip=17.95 0.7847 C Pd2 (fg/斑),r=0.9989.本方法用于分子筛催化剂和黄矿石中痕量钯上燐上,结果满意.同时时时了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测定钯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4.
用益母草中水苏碱处理钉螺导致其酯酶同工酶(EST)、糖原(Gn)及总蛋白(TPr)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处理1~2d后钉螺的酶活高于清水对照组,处理3~4d后钉螺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d后钉螺样品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经低浓度水苏碱(小于0.60g/L)处理后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上升,增加幅度从9.152%到58.72%,促进了钉螺的能量代谢;而在高浓度Ck于0.80g/L)处理后的钉螺软体的糖原含量下降,减少幅度从11.68%到76.16%,表明高浓度水苏碱处理液通过影响钉螺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其生长.水苏碱处理后蛋白质的减少幅度较小(从5.66%到13.69%),水苏碱处理液浓度变化与作用后蛋白质的减少似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5.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荧光猝灭理论,利用溶解氧对特定荧光具有猝灭行为的特性,在线检测水体溶解氧的方法,同时还对实现检测系统的硬件及其软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6.
基于100℃反应1.0min和pH=4.0HAC-NaAC缓冲溶液的条件下,NO_2~-与Griess试剂(对氨基苯磺酸,α-萘胺)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在固体基质上能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Hg~(2 )能催化红色偶氮化合物致使其燐光激烈猝灭,且Hg~(2 )的含量与△Ip成正比,据此建立了红色偶氮化合物固体基质室温燐光猝灭法测定痕量Hg~(2 )的新方法.Hg2 的含量在0.0080~4.0(fg/spot)(对应浓度0.020~10.00pg/ml)范围内与△Ip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4.1ag/spot(对应浓度1.0×10~(-14)g/ml),对0.0080和4.0(fg/spot)的Hg~(2 )进行8次平行测定,其RSD分别为3.6%与4.1%,本方法成功用于水中痕量Hg2 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7.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寄主,是血吸虫生活周期中最脆弱环节,灭螺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保护湿地和水资源。本文分别用新鲜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根皮、茎皮、叶的1%、0.5%、0.1%、0.05%4个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设清水和1ppm浓度的氯硝柳胺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1)樟树各部分的水浸液均有很好的灭螺效果,用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处理钉螺,在不同时间的处理下,钉螺死亡率存在差异,其钉螺死亡率是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5% ̄1.0%以上的樟树根皮、茎皮、叶水浸液均可达到100%的明显毒杀钉螺致死效果,与1ppm氯硝柳胺溶液的灭螺效果相当;灭螺效果顺序依次为:根皮>茎皮>叶。(2)采用聚丙稀酰胺电泳技术分离经0.5%樟树新鲜叶水浸液处理不同天数的钉螺样品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经处理1~2天样品的酶活高于对照组,处理3-4天的酶活最强,而处理5天样品的酶活则大大减弱。在这一处理过程中,有时出现新的酶带,有时又有酶带消失。(3)还在微观领域探究其化感作用导致钉螺的形态病理变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杀伤钉螺的机理。由此获得强他感作用植物樟树灭螺的化学生态学证据,为研制新的具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份灭螺剂打下了基础,并为合成仿生灭螺剂以及最终构建生态工程中强他感作用植物群落灭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8.
基于亚硝酸根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可使异硫氰酸荧光素发生荧光猝灭的原理,采用流动注射连续可更新液滴荧光法测定亚硝酸根.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92nm和516nm,亚硝酸根含量在25~1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9μg/L.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9.
确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环己醇/水三组分体系的O/W、W/O和油、水双连续结构区域,求得环己醇在CTAB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138.9;研究了CTAB/环己醇/水体系微乳液对甲苯的增溶作用以及甲苯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稳定性随甲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以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TAB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和甲苯在O/W微乳液液滴相与水连续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x=1.382×103),并计算出甲苯从水相转移到O/W微乳液液滴相的标准转移自由能变化ΔG° t=-17.93kJ·mol-1.  相似文献   
170.
给出具有突变率的广义非保守生-灭过程零流出,零流入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