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试验从不同地区的黄酒酒饼中分离出不同的曲霉菌株;在相同条件下,对其糖化速率、还原糖量和菌株生成量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选取优良的菌株进行酿酒。结果表明,在所选的8个菌株中5号、4号菌株生成量和还原糖量分别为0.77 g,0.76 g和0.482 g,0.565 g,极显著于其他菌株,5号和4号比较符合酿造者对曲霉的选择倾向,试验结果为以后曲霉菌株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灰绿曲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野生菌株-灰绿曲霉XC9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氯化锂﹑甲基磺酸乙酯(EMS)等物理化学诱变剂多重诱变处理,获得了抗葡萄糖阻遏的突变株E2-26﹑E5-65﹑U6-31和EU7-22,其CMC酶活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至1.7、1.4、1.3、2.0倍.突变株经PDA斜面接种传代5次后产酶性能仍然保持稳定.变株的菌丝、孢子颜色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突变株EU7-22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出发菌株XC9作了发酵性状的比较,发现其产酶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氮源、碳源对11α羟基坎利酮转化率的影响。从赭曲霉菌球形态的角度解释了菌球直径、结构与11α羟基坎利酮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外部菌丝粗壮,分布均匀,内部菌丝虽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的菌球能获得高11α羟基坎利酮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4.
灰绿曲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野生菌株-灰绿曲霉XC9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氯化锂、甲基磺酸乙酯(EMS)等物理化学诱变剂多重诱变处理,获得了抗葡萄糖阻遏的突变株E2-26、E5-65、U6-31和EU7-22,其CMC酶活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至1.7、1.4、1.3、2.0倍.突变株经PDA斜面接种传代5次后产酶性能仍然保持稳定.变株的菌丝、孢子颜色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突变株EU7-22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与出发菌株XC9作了发酵性状的比较,发现其产酶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5.
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相似文献   
116.
利用杂色曲霉对孕酮进行生物转化,通过HPLC对转化产物进行检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得到3个转化产物.运用NMR、MS、IR等波谱数据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转化产物结构为:雄烯二酮(AD);睾酮;雄二烯二酮(ADD).研究结果表明,杂色曲霉菌株能够裂解孕酮C-17位的侧链,生成19个碳的转化产物,并对裂解产物进行结构修饰.  相似文献   
117.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油浓度为8%时,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474.4、7005.8μg/(g干菌重);甘油浓度为8%,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莫纳可林K合成相关基因mokA、mokD、mokE、mokG、mokH、mokI表达量较对照组逐渐升高,mokB、mokC表达量变化不大,mokF表达量逐渐下降;甘油浓度大于8%培养9d时,mokB、mokC、mokD、mokE、mokF、mokG、mokH出现下调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甘油等碳源对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红曲色素生产菌的诱变筛选及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As.3.782作出发菌群,经激光器诱变,获得一株红曲色素高产菌株,通过对该菌株深层发酵培养以及生长测定和色价测定,摸索出适合大量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碳源为栗米粉,氮源为黄豆粉,发酵周期为144hr,发酵液色价可达186μ/ml。  相似文献   
119.
青霉T24-2(Penicillium sp.T24-2)和灰绿曲霉EU7-22(Aspergillus glaucus EU7-22)能利用甘蔗渣进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通过对青霉和灰绿曲霉混合培养特性的研究,确定两个菌株不适合进行混合培养产纤维素酶.分别对两个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单独用青霉曲酶时糖化率为31.4%,单独用灰绿曲霉曲酶时糖化率为34.1%.对其曲酶混合糖化进行研究,当两种曲酶以1:1比例进行混合糖化时,糖化率可达51.3%.以青霉T24-2和灰绿曲霉EU7-22的曲霉混合糖化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研究结果大大提高了糖化率.  相似文献   
120.
烟束曲霉HLS-6的筛选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某下水道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重金属Cr(Ⅵ)吸附效率高的菌株--烟束曲霉HLS-6,考察了pH值、温度和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HLS-6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2、温度为25~30℃时,吸附率高达96.7%;Cr(Ⅵ)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吸附容量增大,但吸附率减小: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9.42和91.7mg/L时,HLS-6在48h内对Cr(Ⅵ)的吸附率分别为100%和50.8%,吸附容量分别为4.9和23.3 mg/g;吸附菌在菌龄为3~5 d时对Cr(Ⅵ)的吸附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