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0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都各取所需,各有侧重,因此造成了陶渊明形象的多样性。近代汉魏诗派对陶渊明的接受类同南宋,重点关注他心念世事而表现出的慷慨、沉痛。进入民国,陶渊明的遗老形象凸显,汉魏派诗人借其以自慰。汉魏诗派对陶诗艺术成就的评价并不统一,出现了扬陶和抑陶的分化,这种分化是由其诗学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发掘陶渊明对晚清汉魏诗派诗人的影响,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担待,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32.
汪藻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文学家,他与江西诗派成员交游颇多。汪藻与江西诗派成员的具体交游、基本情况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3.
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杜苟鹤、方干、郑谷、曹邱、司空图等人面对末世衰代,胸有大志,却无用武之地。他们尽管思想和人生态度有别,但其悲观心理与绝望情绪是一致的。他们提倡隐逸冲淡文学,书忧愤于江湖隐逸之别途,系淡漠于山水田园之致景,构成了晚唐诗坛一个涵盖面更为广泛的诗歌流派——隐逸冲淡诗派,代表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开始时代一部分士大夫文人于无奈之中消极避世的社会心态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4.
在当今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耕地面积日趋减少情况下,大力发展超级稻,实现三系杂交稻向超级稻的历史性转变以及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是改善粮食供求格局,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推广种植超级稻,既可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解决人增地减矛盾,腾出面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浙优1号”超级稻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符合中央的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的要求,发展种植“中浙优1号”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4):147-147
英国新古典主义后期重要诗人托马斯.格雷是"墓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虽然形式保留传承新古典风格,但内容题材却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和感伤情怀,体现了感伤主义诗歌的特点,预示着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崭新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初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部分师生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筹划创建的进程。当今需要悉心钩沉考订这一风云际会、聚散离合的史事,以期去讹存真,还原历史。  相似文献   
37.
东海椒江凹陷晚古新世物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椒江凹陷上古新统明月峰组物源,探索适用于海域的物源研究方法,对东海椒江凹陷的岩石组分、重矿物及碎屑锆石U-Pb定年等数据进行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凹陷东部明月峰组上段和下段的物源发生了改变,其下段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海礁隆起,以过渡弧-切割弧环境的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源岩时代为183~209Ma,有少量变质岩及其他中生代火成岩贡献;至明月峰组上段沉积期,物源以过渡弧环境下的酸性喷出岩及侵入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106~116Ma,与围区物源特征基本相同;结合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椒江凹陷的物源来自西部的浙闽隆起区.研究区物源变化是构造、沉积环境在晚古新世发生剧变的结果,这种物源变化对该区的盖层发育及对油气层封盖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8.
根据实地调查的材料,详细介绍浙江西北部官话的种类及其错综复杂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历史成因与语言使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39.
左汉林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64-1367
黄庭坚对杜甫和杜诗非常推崇,既注重其思想意义,更推崇其艺术技巧。黄庭坚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使用杜诗的典故,作诗喜以杜诗为韵,更重视对杜诗句法的学习。但是,黄庭坚学杜颇有未至之憾,他的诗好用僻典,在句法和形式上故意求奇求怪,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的诗歌题材狭窄,眼界不宽,也缺乏情韵,特别是对民生疾苦不大关心。这都是黄庭坚诗歌的学杜未至之处,也是其诗歌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0.
王杨 《科技信息》2007,(7):44-44,32
意象派是20世纪初在英美兴起的诗歌创作流派。现代诗派则是20世纪30年代盛行于中国文坛的新诗流派。本文旨在从丰富的意象、自由诗体、朦胧晦涩、以及现代情绪等四个方面探讨两者流派特征的相似点及细微差别,以期能对这两个流派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