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系统科学   106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08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氧化铝表面有机改性及其在聚苯乙烯中分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增强无机化合物氧化铝的亲油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铝表面进行预处理,并以本体聚合的方式制备了掺杂氧化铝聚苯乙烯.分别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对氧化铝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氧化铝的表面化学吸附了有机层.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改性的氧化铝在聚苯乙烯中的掺杂量明显增大,分散性更强。  相似文献   
42.
神经元网络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分散控制系统,文中以美国智能控制公司开发的NNDCS产品为背影进行了研究,介绍了NNDCS在某煤气厂监测和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生料的均化工艺是提高水泥生产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生料均化器装置,并对均化装置的均化机理、均化效果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对现有的生料贮存库不作大的改动前提下,可以明显提高生料的均化效果。  相似文献   
44.
在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Bis)存在的条件下,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单封端聚乙二醇(St-PEG)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AAc)在3-戊酮溶液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得到了聚乙二醇-co-聚丙烯酸(PEG-co-PAAc)交联微球.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交联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同时发现,在共聚反应中St-PEG大分子单体、AAc和Bis溶液浓度对交联微球粒径有明显的影响;交联微球的Rh在pH为4.5附近突然增加,并在pH>7.0后保持不变,说明该PEG-co-PAAc交联微球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45.
针对光散射测量技术中微粒光散射多峰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对光敏区中微粒几种运动的随机性所产生的光物理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荷电微粒模型.分析研究了静电对于光敏区运动微粒的作用及其对单分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在喷嘴处加载高位静电场给微粒荷电,利用荷电微粒间的Coulomb作用力,从而可有效地减弱非单分散随机现象的发生几率,最终改善微粒粒度分布光散射测量法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46.
提出一种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在苯乙烯的乳液聚合体系中,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聚合采用单体的分阶段及连续加料方式并分3个阶段进行:第1部分单体采用滴加形式并在80℃下聚合1 h;第2部分单体一次性加入并在同样温度下聚合1 h;升高温度至85℃下继续聚合1 h.根据对特定条件下粒子的不同成核机理的分析,探讨了阶段1的单体用量、引发剂与阶段1单体的质量比、乳化剂与总单体用量的质量比等因素对粒子的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证明,阶段1的苯乙烯与乳化剂的质量比在1~3之间,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3%的条件下能够获得粒径小且单分散性好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并且,在乳化剂/单体的质量比小于0.30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粒径小于20nm的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7.
城市交通拥挤与系统分担交通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担交通理论,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新途径。一是分散布局交通拥挤点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二是发展城市地下小汽车道路系统,形成地下以小汽车和地铁并存、地面以公共汽车及私人交通车为主、地上以轻轨为主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交通形式;三是大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达到交通总量削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探索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在复合材料体系中作无机粒子表面处理剂的应用.用PAMAM树形分子对沉淀白碳黑进行表面处理,并制备SiO2/PA6复合材料;用TEM、WD-300电子万能试验机、HAKKE平板流变仪等研究了PAMAM的分子代数、用量对SiO2/PA6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树形分子能有效改善沉淀白碳黑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提高沉淀白碳黑的增强效果,并改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49.
从微观角度,通过研究颜料分散、润湿过程、颜料分散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包装印刷油墨粘性影响因素,为解决生产环节掉色问题提供良好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钢包保护套管中弥散微小气泡的生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钢包保护套管中吹入惰性气体,利用套管中湍急的注流,可将气体离散为弥散微小气泡.通过计算套管中注流的能量分散强度,得出了套管中弥散微小气泡的最大尺寸,并采用伯努利方程分析了套管中注流的压力分布.理论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及实验室水模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