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47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6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提出了发酵法酒精生产中二氧化碳所含淡酒回收工艺。通过分离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设计方法,并通过工业规模装置验主了其正确性,新工艺比旧工艺多回收淡酒3-4倍,降低总压降40%,投资6万元,年回收酒精价值12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8天,新工艺大大提高了二氧化碳产品质量,一年来运行稳定、正常。  相似文献   
52.
利用含溶葡球菌酶基因的枯草芽孢杆菌转化子进行半合成培养基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半合成培养基适合于枯草芽孢杆菌生长,色素极微。半合成培养基蛋白总量是FD培养基的1/24。用半合成培养基摇瓶发酵14h后,产酶量在(370±26)mg/L.表明该培养基将有利于溶葡球菌酶的分离纯化,是溶葡球菌酶发酵生产的一个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53.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杰  李锦子 《河南科学》1996,14(4):460-463
酸乳中的乳酸菌有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两种,本文选用较为简单的培养基,通过调节pH值对其进行分离。从平皿中挑选溶钙圈较大的杆菌和球菌菌落各2个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发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能产酸,活性较高,按比例再组合成酸乳发酵剂,使产酸时间缩短,酸度高。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此法,可以不断优选高产乳酸菌株。  相似文献   
54.
高等真菌发酵液的一种有效流变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真菌(如灵芝、云芝)发酵液具有高浓度、大颗粒、颗粒柔性和呈非牛顿液体性质但表观粘度不很大等特征。因此,目前市售粘度计或流变仪均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流变测量。通过对NDJ2G型旋转圆筒粘度计进行改装、标定和修正,使其量程变小,灵敏度提高,且转子可以无级变速,从而实现了其对高等真菌发酵液的精确流变测量  相似文献   
55.
实验研究了应用双歧杆菌发酵梨汁,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双歧杆菌加入梨汁中37℃发酵16~18h,活菌数增到10~9cfu·mL~(-1),发酵梨汁在4~5℃下保存5~7d后,活菌仍保持10~7cfu·mL~(-1)以上,并趋于稳定,可制成新型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56.
本文研究了供氧能力对土曲霉IFO-6365分批发酵生产衣康酸能力的影响。当通风比为0.5V.V.m,搅拌叶轮末端线速度为125.7cm/s时的最大衣康酸发酵产率分别是叶轮末端线速度为94.2cm/s和78.5cm/s的1.28倍和3倍;当添加氧载体──正十二烷,叶轮末端线速度为78.5cm/s时,与对照相比,可提高产酸14%,但在更高的叶轮末端线速度条件下,加入正十二烷,只能促进菌体的生长,对发酵产酸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7.
用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培养麦角菌ATCC20019,结果其发酵液能产生麦角隐亭(50.16±2.40)μg/mL,与30%蔗糖的发酵培养基的产碱量(20.74±3.53)μg/mL相比,两者有差异(p<0.05).在10%蔗糖的培养基中,发酵第4天后补加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麦角隐亭的产量为(47.12±6.34)μg/mL,也高于碳源为30%蔗糖的产碱量(19.89±2.40)μg/mL,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两种方法的菌丝体生长量均相差无几,p>0.05.  相似文献   
58.
从奶粉中分离到一株同型乳酸发酵杆菌,编号TQ33,主要特点:产生芽孢,生长温度范围(20~63)℃,最适生长温度(45~50)℃,接触酶试验阳性,通气条件下生长良好,厌氧条件下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主要产L(+)乳酸,菌体(G+C)为(32.45)%,生理生化性质特殊,据以上特点,将TQ33菌株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LD_(50)试验表明,菌体和代谢产物属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59.
胶韧革菌Gloeostereumincarnatum发酵产物对人体六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已做过报道.采用编号为8903菌株对该菌株的最适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测定和比较了菌丝和胶韧革菌素的产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条件是(1)培养基:葡萄糖3%、蛋白股0.2%、黄豆饼粉1%、维生素B10.001%、pH6(消前),(2)温度:27℃~28℃,(3)时间约200h(4)每分通气量:30%~50%,(5)搅拌速度:120r/min.当pH值降至4左右,还原糖约1%,氨基氮在20%或更低,约8d可终止发酵.在此条件下,培养液中胶韧革菌素产量可达2.5~3g/L.  相似文献   
60.
鱼露外加酶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鱼露外加酸发酵及自然发酵过程中氨基态氮、挥发性盐基氨的分析,可比较出鱼露在外加酶发酵及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以市售优质天然鱼露作对照,检测外加酶鱼露产品的氨基酸及多肽的组成,得出了外加酶发酵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