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4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系统科学   155篇
丛书文集   594篇
教育与普及   48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1篇
现状及发展   71篇
综合类   946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富钾硅复合物对水稻土中有效K,Si,Ca,M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钾硅复合物为绿豆岩煅烧产物,本文通过盆栽对比实验研究它对水稻土中有效K,Si,Ca,Mg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入K,Si,Ca,Mg后,被水稻带走部分养分,土壤养分仍有变化;尽管富钾硅复合物中的K,Si,Ca,Mg多为枸溶性养分,但均能供给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并具有一定后效.  相似文献   
112.
任哲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5):1-2,21
文[1] 、[2] 研究了简单回归模型中响应变量受到另一随机变量序列污染时,模型参数和污染系数的估计方法,但在 利用误差的不同阶矩估计给出污染系数的估计时发生了错误。我们证明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3.
经对六安市交通大厦的监测表明,装修会引起室内空气中氨和苯系物浓度升高。而比较简便的控制办法是:选用质 量较好的石材便有可能使氡含量达标;注意改善通风条件也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使室内氨、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的含量达 标。  相似文献   
114.
对拆船行业的发展现状作了介绍,对拆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拆船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的污染情况,并提出了拆船事故排油的处理方法以及拆船生产的有关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15.
土壤铅污染对农作物的伤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我国土壤铅(Pb)污染的来源和现状、农作物Pb污染现状、Pb对农作物的毒性效应、农作物Pb危害的防治措施4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下一步开展农作物Pb污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6.
滇池水-沉积物界面氮分布特点及其对控制蓝藻水华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可以分为外源和内源,当湖泊的外源得到控制以后,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爆发藻类水华.研究营养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总氮(TN)、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有机氮(ON)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①无论在草海还是外海,间隙水中TN,NH4+-N及ON质量浓度均高于上覆水,说明底泥中的氮元素有向水体中扩散的趋势;②草海上覆水及间隙水中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均高于外海,其受污染的程度比外海高.研究揭示了滇池底泥中氮分布区域和垂直变化特征,阐明了内源氮负荷在湖泊富营养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小球藻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影响小球藻生长的NaHCO3、NaNO3、KH2PO4、维生素等4种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配方:NaHCO30.10g/L,NaNO30.225g/L,KH2PO40.005g/L,pH6.0.另外,适量添加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也会明显提高藻的产量.流加培养可以促进小球藻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微波消化测定煤和土壤中微量元素砷。用硝酸高压消解,然后用原子荧光仪测定。方法的检出限0.011ng/L,线性范围0~40ng/L,其回收率为90.95~104.25%。该方法简便了煤和土壤中砷的消化和测定,精密度高,检出限低。  相似文献   
119.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120.
海南不同桉树人工林微量元素(Cu、M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仅开展对海南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铜、锰)含量的研究来揭示微量元素(铜、锰)在按树人工林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有可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桉树人工林土壤中铜的平均值为38.3mg/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mg/kg),锰的全量水平较低,平均值为518.6mg/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10mg/kg).铜、锰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基本是呈自上而下增加的规律.在海南的西北部地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铜、锰的含量均高于海南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微量元素铜的含量和北部地区微量元素锰的含量是最低的.以海南西部海尾地区为例,在相同的土壤类型上,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铜、锰的含量均低于对照样地(灌木林)土壤微量元素铜、锰的含量.第一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铜的含量高于第三代桉树人工林,但锰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