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86篇
系统科学   422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3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4篇
现状及发展   29篇
综合类   308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tratigraphic studies on the depositional successi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s early as 1950s[1],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putes about chrono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the Bashenjiqike For- mation because of the paucity of fos…  相似文献   
62.
《国际学术动态》2006,(4):32-33
2005年10月22-23日,演化社会理论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基地主办,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承办。会议学术负责人是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  相似文献   
63.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单井相分析人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湖水向南退出,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广泛发育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64.
石灰岩损伤演化的断裂力学模型及耦合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裂纹起裂条件 ,建立腐蚀损伤岩体水力 (劈裂 )损伤的演化方程 .水化损伤的演化用矩(碟 )形板模型表示 ,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PWP(Plummer Wigley Parkhurst)方程推导出水化损伤的演化方程 ,在此基础上 ,通过拉剪状态下水化 -水力耦合损伤演化模型 ,建立了水化 -水力耦合损伤演化方程 ,并结合工程实例将其用于耦合损伤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和渗透张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65.
利用泛函梯度,从一般的谱问题ψx=U(u,λ)ψ出发,通过直接计算,得到了两族非线性演化方程的零曲率表示。这种方法方便有效且对于其它非线性演化方程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66.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稳定性不仅本身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网络应用的基础。主要研究非对称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在并行演化模式下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一些新的稳定性条件,所获结果进一步推广了一些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7.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同源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自然杂志》2004,26(5):286-290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也是现代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就现有主要学说及其引证材料和相关事实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此提出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与地球形成同源的假说,即"生命地球同源说",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以生命起源研究或争论中的一些关键和核心问题--如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问题、时间问题、有机演化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等为焦点,通过分析讨论阐明"同源说"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并以此来解释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而就"同源说"提出的不同于现有生命起源学说的一些观点和论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8.
刘武 《科学》2004,56(2):38-42
刚刚过去的2003年,对于古人类学界来说,是值得纪念的.这一年是路易斯·利基(Louis beakey,1903-1972)和玛丽·利基(Mary Leakey,1913-1996)夫妇的100周年和90周年诞辰,他们为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69.
氧气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初的地球大气成分应与火山喷出的气体相似,由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和氯化氢组成。此时的“居民”是在无氧环境中生活的。大约20亿年前,当地球上出现自由氧的时候,生命受到了氧的威胁。当时地球上铁很多,由远古微生物产生的氧与铁化合形成了铁矿。多余的氧的出现大  相似文献   
70.
对大麻坪橄榄辉石岩包体利用LA-ICP-MS和SHRIMP进行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发现, 橄榄辉石岩包体中的锆石年龄极其复杂, 包括中太古代(3123±4.4 Ma)、晚太古代(2541±54 Ma)、早元古代(1844±13 Ma)、古生代(418~427 Ma)和两组中生代年龄(223~244, 97~158 Ma). 中生代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成因特征(如内部韵律环带结构和高Th含量), 反映该地区存在两次中生代隐性岩浆活动. 其中97~158 Ma年龄与汉诺坝麻粒岩包体的年龄分布一致, 反映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是由岩浆底侵作用带来的大量热引起的, 底侵作用和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同步发生, 两种作用至少从158 Ma持续至97 Ma. 418~427 Ma年龄则可能反映了加里东期蒙古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影响. 1.84, 2.54和3.12 Ga年龄与华北克拉通的3次重要壳幔演化事件一致. 这些年龄表明目前该地区深部地壳仍存在古老下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