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1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7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纸房汞矿的控矿断裂为一系列低角度逆冲断层。这些断裂在平面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在剖面上构成一迭瓦状组合,断裂带总体的运动学特征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的逆冲。这些特征反映了该区地壳表层为一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它的形成是贵州东部江南古陆西沿大规模逆冲推覆和黔中地区侏罗山式褶皱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统一应力场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FeCl_3溶液浸取辉锑矿(Sb_2S_3)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了该浸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浸取温度95℃,浸取时间1.5 h,液固比6.0,FeCl_3过量系数1.1。影响锑浸取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浸取温度、液固比、FeCl_3过量系数和时间。  相似文献   
993.
西秦岭礼岷金矿田分布五大花岗岩体.经研究发现,该五大岩体沿"X"型共轭断裂侵位于泥质地层中,金矿床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特定位置,形成于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环境.在共轭断裂剪切作用下,在岩体外接触带中形成挤压域和压影域非均匀应力场,金矿床仅限于压影域内,这是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向低压构造区迁移的结果.据此,在矿田预测中发现了新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94.
无定形纳米级MnO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准电容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无定形纳米级粉末MnO2电极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和充放电容量测量法及循环伏安等方法对MnO2制备、准电容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使用0.1 mol/L Na2SO4为电解液、烧结温度为80℃时能得到比电容最大的MnO2材料,其实际电容约为136 F/g.  相似文献   
995.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水合、550℃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2/g升至125m^2/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掖,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φ(汽)/φ(气)=0.5,空速为2500h^-1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3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φ(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  相似文献   
996.
出土地点相距较远的殷商青铜器具有相似的铅同住素组成特征,却与周代以后的青铜器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异常铅同位素组成的殷商青铜器,其资源产地却是一个谜。地质、地球化学与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别是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可能是解开这个谜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烧结矿和入炉矿配料的优化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炼铁过程中,合理经济地确定烧结矿和入炉矿的配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钢铁厂为例,从技术要求、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虑高炉配矿的最佳经济性问题。根据LP线性规划法的思路,以生产实践和试验为基础,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并借助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实现烧结矿及高炉操作的优化配料。同时用VB编制了具有可视化界面的程序计算高炉物料平衡、热平衡,从而可以直接地判断高炉配矿的合理性。结果表明,LP线性规划法是高炉配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细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考察了细集料棱角性(FFAA)对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体积性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等重要指标或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FFAA均未与上述指标或性能建立起显著的线性关系。FFAA不适合单独作为评价细集料品质的技术指标,同时也不适合单独采用FFAA来评价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9.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目前国内常用矿料级配的组成及力学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折断级配,并对各种级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级配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纳米磷灰石微晶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采用pH循环法模拟口腔环境进行脱矿,测定酸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对样本进行微光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扫描,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在纳米钇磷灰石(纳米钇HA)的酸液中钙离子含量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且高于纳米羟磷灰石(纳米HA)和普通羟磷灰石(HA);而纳米HA和HA与对照组无差异。LSCM图象分析显示,纳米钇HA牙釉质脱矿程度大于对照组,而纳米HA和HA脱矿程度小于对照组,其大小依次为:纳米钇HA,纳米HA和HA。结论:纳米HA和普通HA有明显的防龋效果,而用纳米钇HA处理牙表面后,能大大地增加其表面活性,使牙体的耐酸性降低,钙磷易从牙体表面析出而脱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