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和ICP—AES测试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样品的锈蚀产物和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及其化学成分,以研究铅同位素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因不同产地铅料混用引起的混合不均匀现象.结果初步显示,铅同位素组成不受青铜器锈蚀的影响,可以用锈蚀产物的铅同位素比值代替其基体的;同时,不同产地铅料在青铜器中的混用且又混合不均,可能造成青铜器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和锈蚀产物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新测得TAG热液区中6件海底表层热液沉积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其变化不大,具有均一性的特征。在Pb-Pb图解上,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数据大多落在MARB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内,与大西洋沉积物和Fe-Mn结核相比明显具较少的放射成因铅,反映其上部洋壳岩石为该区热液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铅。对比研究表明,因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的海底热液区为热液沉积物形成提供物源的情况不同,是导致有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中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并不是热液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的唯一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疆彩霞山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彩霞山铅锌矿床是新疆第一地质大队2002年发现的,已初步探明矿床规模为大型矿床,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铅同位素是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彩霞山铅锌矿床的矿石铅、岩浆岩石铅和围岩岩石铅的同位素组成分析,来探讨成矿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大桥坞矿床是是赣杭火山岩铀成矿带重要的铀矿床之一。通过对大桥坞铀矿床铅、氢和氧同位素及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表明,花岗斑岩、凝灰岩、辉绿岩、铀矿石中黄铁矿、蚀变围岩中黄铁矿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可能指示它们具有具有相似的源区。在铅构造模式图中,铅同位素投影点分布范围较广,但多数集中于地幔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反映了铅的来源与岩浆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的性质。研究认为,大桥坞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源混合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有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科技史界、考古界和史学界已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即是其中重大问题之一。1982年初,我校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就着手考虑一课题。在导师钱临照教授和李志超副教授指导下,该室81级研究生金正耀通过历史文献考释与现代实验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索。所用的实验方法是铅同位素比值测定法,它用于古青铜器矿源研究的原理如下:金属矿床中的方铅矿因成矿条件的差异,其铅同位素比值也因产地而不同,所以古代含铅青铜器的  相似文献   

6.
门珊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5):109-110,112
“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又具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殷商青铜器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颇具震撼力、神秘、狞厉的美。  相似文献   

7.
云南南角河银多金属矿床矿石中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中δ34S值分布范围为-2.18‰~5.95‰,平均为2.15‰,与基性岩类硫同位素组成非常接近,表明矿石硫来源于深部。运用平克尼-拉夫特法作Δ34S闪锌矿-方铅矿对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关系图,得到成矿热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为-0.86‰~+4.42‰,平均为1.78‰,进一步说明矿石硫的来源与临沧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为深部岩浆均一化作用的结果。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在Zartman和Doe的铅构造模式图上的投影,主要落入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及其以上,说明矿石铅同位素的来源是混合铅。对比临沧花岗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矿石铅主要由临沧花岗岩体铅混入不同比例的澜沧群变质岩铅组成。  相似文献   

8.
田湾金矿成矿带成矿流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湾金矿成矿带中,成矿流体同位素组成的复杂性,反映了成矿流体是多源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碳、氧同位素(σ^13C和σ^18O)组成表明,即有沉积围岩中的碳,也有深部来源的碳,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成矿带内σ^34S波动于)‰~10‰之间,变化不大,具有深部来源硫的特征。大发沟矿段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强烈亏损Nb、Zr、Ti,相对富集Rb、Ta、Hf、Y。Mg#介于7.9~34.4,平均为19.8。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具有地幔铅和地壳铅混合特征,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幔硫接近。Ⅰ号矿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岩浆起源于部分熔融的地幔,并混染有壳源物质,成矿金属来源于岩浆。  相似文献   

10.
春都铜矿是中甸岛弧带西斑岩带的一个典型矿床,对春都铜矿床矿石矿物开展了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矿区硫同位素组成非常稳定,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的~(34)δS值分别为-3.0‰~-0.14‰(平均~(-1).09‰),-6.54‰~-2.11‰(平均-3.44‰),-5.0‰~-3.6‰(平均-4.07‰)且依次降低,表明硫化物沉淀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平衡。16件硫化物样品的34δS均值为-2.41‰,表明硫主要为深部岩浆来源。矿石矿物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7.863~18.036,15.448~15.614和37.753~38.188,不同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铅可能具有多源性,所有样品铅同位素投点均落入造山带区域或上地壳,表明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这种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宁乡青铜器之谜"困扰了几代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至今仍未彻底解开。据宁乡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专家关于宁乡青铜器与炭河里遗址属同一文化内涵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炭河里古文化入手,通过对有关青铜器发现资料、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地名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等进行疏通和推论,认为炭河里遗址的生活族群是三苗,且炭河里遗址是古三苗国在商末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地。三苗国商代地域包含了赣西北、鄂东南、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而西周时期仅留有湘水下游和资水下游。最后通过对三苗地域内商周文化遗存等相关资料的分析,为"宁乡青铜器之谜"寻找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古三苗国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12.
商代铁刃铜钺的发现是我国古代金属史上的一件大事。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表明铁已作为一种新的金属,正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出现。台西商代铁刃铜钺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把我国用铁的历史,从春秋时期提早到了商代中期。而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以“铁的证据”与“铁的事实”告诉世人:商代人已经开始用铁。  相似文献   

13.
青铜器在商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众多青铜器中纹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纹饰装饰着各种青铜器,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在众多纹饰中主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还有云雷纹、涡纹等其他纹饰,这些纹饰在各种场合中起到重要的主要,服务于商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针对商周青铜农具是否普遍使用问题的争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提出分地域、时间段的来看待青铜农具使用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种类多种多样。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在随后的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周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的青铜器具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界的研究重点,对其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商周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幻想造型青铜器在商周青铜礼器中独具特色,按其造型特点可总结为移植组合和变形夸张两大类别。其繁复的组合与夸张的变形展现出幻想造型青铜器充满神秘、狰狞的幻想美。它是商周时期人们对自然既敬畏又依赖心理的物质体现,反映了在面对现实矛盾中,人们对突破自身能力和自然限制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青铜文物不但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令人惊叹,其铸造工艺也使后人为之折服。为了更好的研究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介绍了理论分析法和实验分析法两大类现代研究方法,每类又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以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对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的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青铜器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其发展轨迹是商代为幻想动物纹,西周早期为写实动物纹,西周中晚期为几何纹。可见,西周中晚期青铜纹饰发生了较大转变,究其原因,应当受当时社会的礼制、文化等因素影响。而目前学界对于青铜纹饰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尚浅,且对于纹饰发展演变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由此,从青铜纹饰研究着手,探讨西周礼制对青铜纹饰发展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铜时代是指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安徽大量古矿冶遗址的发现,显示了古代其作为长江中下游主要矿区以及冶炼和铸造青铜器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