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01篇
系统科学   384篇
丛书文集   247篇
教育与普及   20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0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472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芥菜(Brassica junceaL.)小孢子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芥菜(BrozvleajunceaL.)的7种基因型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试验.从供体母株取2~41mm长的花蕾.分离小孢子并将其置于NLN-82液体培养基中薄层培养.先在33℃,后移到25℃继续暗培养,3周后统计形成的球形期至子叶期胚.将成熟的小孢子胚转移到无激索MS琼脂培养基直接或经二次分化得到小孢子植株.7种基因型均观察到细胞分裂,6种基因型获得了小孢子旺,3种基因型得到了再生植株.各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差异根大;产量最高的“成都大头菜”,平均每蕾小孢子胚产量为10.O个.  相似文献   
82.
李平  吴望一 《科学通报》1996,41(5):459-463
在小肠绒毛吸收机制方面,生理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70年代以来,Halfam(?)e,Jodal等人发表了一系列实验报告,认为小肠绒毛内存在类似肾的逆流倍增机制,使小肠绒毛顶端渗透压增至血浆正常渗透压(300mOsm·L_(?))的2~3倍.Jodal~(|2|)认为,从解剖学方面考虑,小肠绒毛血液循环是血液从小肠绒毛中央微动脉流至小肠绒毛顶端,再从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沿绒毛周边返回.这样,动脉、静脉血流方向相反,为逆流倍增提供了可能性. 其次,小肠绒毛壁上钠泵主动将肠腔内钠离子运入肠绒毛,水被动被吸入,提高了小肠绒毛周边静脉血的渗透压,这种作用被逆流倍增放大,于是绒毛顶端渗透压明显升高,有利于水的吸收.他认为这种机制的重要生理作用在于能避免小肠吸入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83.
黄皮大小孢子的发育和雌雄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黄皮大小孢子发育、结构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形成.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小孢子的发育比大孢子为早,其发生的类型为同时型;2.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为四面体形;3.胚囊的发育属蓼型,胚乳的发育为核型;4.胚珠倒生,具两层珠被;5.胚囊母细胞发育排成直线形的四分体,其中靠合点端的一个胚囊细胞将成为有功能的大孢子,但靠珠孔端的其余胚囊细胞则不发育.  相似文献   
84.
本文报道1995年2月至1995年9月应用EP/CAV方案交替治疗42例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42例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期18例,CR7例(38.8%),PR9例(50%),CR+PR共16例(88.8%)。广泛期24例,CR6例(25%),PR12例(42%),CR+PR共18例(67%)。总有效率80.9%。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大部分按WHO分级为Ⅰ—Ⅱ级,患者均能耐受。本资料显示,EP/CAV方案交替治疗小细胞肺癌是目前较好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5.
针对“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选线方法,它充分考虑了系统故障前后的不对称因素,可以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只有两相CT的低压网络,可以直接使用,并有2/3的选线功能.  相似文献   
86.
辐射应力理论在波流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87.
证明了一个非齐次kirchhof方程(带非局部项的非线性弦振动方程)的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推广了具有小初始资料的kirchhof方程的已有结论.  相似文献   
88.
提出了解决全局最优化中多极小问题的平滑积分变换方法。通过平滑积分变换将目标函数平滑变形,充分变形后的目标函数将仅有一个极小,沿该极小在变形过程中的轨变回溯即可找出其对应的原始目标函数的一个较深且较宽的极小。研究了平滑积分变换的数学性质并提出了不依赖局部极小化算法的极小追踪技术。  相似文献   
89.
含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含油制冷剂在6.34和2.50 mm换热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质量流率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为3.2~14 kW/m2,蒸发温度为5°C,进口干度为0.1~0.8,干度变化0.1~0.2,平均油质量分数为0~0.05.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流率和干度时,润滑油对制冷剂在小管径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与大管径换热管相比,油的换热增强效果在小管径换热管内减弱甚至消失,在高干度和高油浓度区,油的存在使换热严重恶化.对于上述换热管,换热系数、油影响因子以及基于制冷剂物性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随油浓度的变化规律缺乏一致性.采用局部油浓度下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性计算得到的两相换热增强因子能较好地反映润滑油对制冷剂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CBF是植物冷驯化过程中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利用PCR及染色体步移法从新疆特有拟南芥近源种植物——小拟南芥的基因组中克隆了CBF基因的同源序列(DQ207404)。生物信息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完整的读码框,推定的蛋白质序列与拟南芥CBF1,2,3的相似性分别为:87.6%、86.6%和88.1%。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为基础,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35S调控ApCBF的植物表达载体pCB11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检测初步证明却ApCBF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为利用ApCBF基因改良植物抗逆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