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4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4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彭礼 《科技信息》2013,(2):257-257
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基本构成的比较分析,以校、企双方的角度论述了两者文化的交融是建设特色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现代学习型企业的有效举措。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专业+公司"为载体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新型模式和机制,并指出了围绕专业创办学习型企业,实现校企文化互渗互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好选择。独立学院作为新创办的院校,应当最大限度地依托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大幅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对校企合作与教学基本建设、校企合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推动校企合作的三条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3.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但存在着政策上缺乏支持、个体上缺乏主动意识、质量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要促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需从高职院校、企业、课程专家和政府四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4.
刘红 《科技资讯》2014,12(16):194-195
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优秀的高职院校都已经深入开始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会接触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工作流程,部分院校也在尝试按照企业的人才管理规范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必须首要敏感的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要将其在思政课的课内课外弘扬企业文化的优势核心观念,同时也要解决校企文化融合下的弊端问题。当前,构建基于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文章研究了构建校企文化对接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构建策略、以及保障其顺利实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许文全  谭智 《科技信息》2013,(13):282-282
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利可图,这是摆在政府、学校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关注企业利益出发,提出构建校企合作双方利益链的必要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56.
赵艳裴 《科技信息》2013,(8):476-476
近年来,中科院SCI分区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本文中,作者以数学学科为例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在2012年的SCI分区情况,讨论了以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的局限性,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7.
结合许昌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内部环境和外部因素,尝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校企合作的成败,主要源于企业在利益上的得失和大小。面对校企合作发展与创新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校企双方必须创新机制,建立新型的合作模式,用股份制合作的形式对企业的利益加以保障,从而增强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59.
校企合作是高职办出特色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给校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应分析其成因,并采取对策,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60.
校企导学制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导学制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是在总结校企合作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实际参与教学过程,结合项目实施,强化实际工作过程培养,强化师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了校企导学制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灵活高效的“教师+工程师”校企导学制,构建了可操作的综合学习实训体验区,完善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