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那个灿烂的年代中,柏拉图同样是一个轴心人物。柏拉图的文论涉及广泛,主要有政治、伦理教育、哲学三个方面,而美学问题则是穿插其中零星的附带在大部分对话中,专论只有《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会饮》、《斐德若》、《理想国》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伊安篇》和《理想国》为底本。  相似文献   
122.
孟子身心观是心统帅身、支配身,而身则是心进行道德修行的场域,气是心身之间的联络,上受心之统帅,但也可反作用于心,下可充盈身,从而达到“践形”,完成道德的培养。而柏拉图灵肉观则认为人是有灵魂和肉体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构成,灵魂在本性上是善的,肉体却阻碍灵魂向善,灵魂只有通过“回忆”走向理念世界,获得善知识。孟子和柏拉图尽管有不同的理解维度,但都体现了哲人探索如何进行德性修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3.
古希腊教育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苏格拉底的灵魂雕刻业和助产术、柏拉图的回忆说和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概念和潜能实现论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思想,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了评析,认为古希腊教育哲学为近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我们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从事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是伦理政治观,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具体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的伦理政治观存有一定的差异。孟子致力于政治的伦理性解释,以仁义为价值取向,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建构的政治体是伦理国家;柏拉图致力于政治的道德性解释,以正义为价值取向,重视人治轻视法治,建构的政治体是道德城邦。文章从这些角度比较了孟子与柏拉图的伦理政治观,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对各自政治思想传统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工匠神在《蒂迈欧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他以理念为模型制作宇宙,并使宇宙尽可能像其自身。关于工匠神的宇宙创生活动,存在字面解释和隐喻解释之争,从文本依据来看,字面解释更加合理。然而,基特对工匠神的疯狂性论证将字面解释极端化,这是对《蒂迈欧篇》中工匠精神的误读。工匠神并不疯狂地模仿理念的所有属性,他只模仿个别属性来制作宇宙,普遍属性则是在类比的意义上得以传承。工匠神也不能疯狂地创造万物,他将创造可朽物的任务传承于诸小神。因此,工匠神以制作与传承的精神创造宇宙。工匠精神不仅在柏拉图宇宙创生论中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工匠精神2.0时代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哲人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学习哲学。莎剧《一报还一报》塑造的公爵文森修具有较为鲜明的“哲人王”特征,其治国之术具有哲人王色彩,在城邦的现实问题上表现了王者难以破解的困境。《一报还一报》包含的“哲人王”思想,承载了莎士比亚对王制问题的思考,表现了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君主制”形成时期对君主个人品格的想象和关照。它基于欧洲古典哲学中对君主品质的完美设想,同时也批判地表达了实现这一设想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对《理想国》《法律篇》及相关文本的解读,以时间为脉络,采用文献分析、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柏拉图中期、晚期的理想秩序观进行梳理,分析柏拉图不同时期内的秩序观及其特征,挖掘其对当代个人、国家,乃至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