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由理性到非理性)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由非理性到理性)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美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人返回了理性的家.换句话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112.
孔子与柏拉图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对古代中西方音乐教育和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化由于孔子的传承,称之为“礼乐化”。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欧洲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西方美学的两大源头。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西方音乐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研究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自18世纪以来,雅典的民主政制开始为推崇民主制度的学所赞扬,但是如何正确认识雅典的民主制度,却有不同的看法。研究古典学对雅典民主政制的批评,可以加深我们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理解,并给我们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4.
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关于世界本原问题分别提出了"理念"与"道"两个哲学命题。"理念"与"道"其内涵及实现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5.
编者的话:大金字塔规模宏大,内部结构复杂,有关这一古代奇迹的许多方面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也正是考古学的魅力之所在。一些玄论者(伪科学论者)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总是对古代的一些未解现象(比如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或记述(比如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加以无限放大,与所谓“超文明”或‘‘外星人”扯上联系。下面这篇译自日本一本著名“玄论”杂志的文章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伪科学总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出现,但我们相信崇尚科学的读者一眼就能辨出其中的真伪。  相似文献   
116.
邱慈国 《科技信息》2010,(29):153-153
本文从《圣经》原罪说中引出人类的贪婪恶性,再重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柏拉图的节制美德以及如何获得节制美德,然后过度到历史现实,强调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提倡和发扬节制美德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7.
科学和技术不告诉我们什么是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柏拉图曾给"人"下定义:"两条腿的无羽毛动物。"但当第欧根尼把一只褪了毛的公鸡带到他面前时,想必柏拉图也会哑口无言。柏拉图生活在公元前三四百年,而现在是公元2008年,距离他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2400多年。然而,今天科学的昌明并没有让我们走出"什么是人"的迷思。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发现人与动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学研究已经告诉我们,人不是唯一拥有感情、会移情别恋、受  相似文献   
118.
普朗克的三重世界学说将世界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即感觉世界、物理世界和实在世界.它将物理世界置于感觉世界和实在世界之间,并赋以本体论的意义.物理世界既是对感觉世界的描述,又是对实在世界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离开感觉世界,同时不断逼近实在世界.普朗克的三重世界学说是对柏拉图和康德二重世界理论的超越,蕴含着一种新型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19.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思想是接着柏拉图对友爱问题的讨论而产生的,柏拉图在《李思篇》中对友爱问题讨论的结果就是,友爱不能在好人之间产生,不能在坏人之间产生,好人与不好不坏的人之间也无法维系住友爱。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在所有人中间都存在友爱,不管是所谓的好人、坏人、还是不好不坏的人。他讨论的前提是善有绝对的善和相对于人自身的善,友爱是人能够获得的品质和善,亚里士多德把友爱看成是一种确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0.
"乌托邦"的由来一般认为,以1818年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为近代科幻的肇始之端。但在这部作品之前,就有很多文学作品开始展望未来社会,其基础虽非近代科学,但对未来的憧憬却十分具体和全面。这类作品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