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杭州湾大桥建设将大大缩短杭州湾南翼与上海和江苏的时空距离,这对浙江旅游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对浙江旅游业的影响,并针对这种影响提出了加快浙江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河口海岸水动力二维数值计算模拟,建立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多次台风引起的增水和综合潮位的模拟验证,证实该模型可适用于杭州湾海域,能够准确模拟强潮海湾内风暴潮和综合潮波的传播.应用该模型计算了秦山核电厂处可能最大热带气旋引起的增水,结果表明,过程最大增水随遭遇的天文潮位降低而增大,增幅可达85%,综合高潮位则随遭遇的潮位降低而下降;在平均海平面条件下最大增水比高潮位增水约大50%,也大干我国登陆最强的超强台风引起的增水.分析指出在强潮海区,基准洪水位组合中的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取发生在高潮位时的最大增水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河口地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杭州湾河口地区南北岸及钱塘江杭州河段15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u,Cr,Pb,Zn及Cd含量范围分别为17.0~48.6,24.4~44.1,23.0~55.8,186.8~324.4,0.07~0.60mg/kg.各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Zn>Cr>Pb>Cu>Cd.与国内外典型的河口和滨岸带比较,该地区Cu,Cr,Pb及Cd的平均含量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Zn的污染较为严重.重金属含量沿程分布特征呈现多峰值变化,表明原因较为复杂,受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大多数采样点的Zn处于中度污染水平,Cd及Cu处于轻度污染,Pb及Cr处于轻度污染或较为清洁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Zn>Cd>Cu>Pb>Cr.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总体处于低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u,Cr,Pb及Zn均为低生态风险等级,而Cd为中度或较重生态风险等级.生态危害程度的排序为Cd>Cu>Pb>Zn>Cr.  相似文献   
15.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指数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作出评价.分析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及分数区间,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三方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舒适性进行评估,并对其整体舒适性作出评价.计算的舒适性指数区间为[6.080,8.080],评价结论为该桥行车舒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三维海洋紊流模型对杭州湾附近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一种半隐式三维海洋紊模型对杭州湾及长江口附近潮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型在垂上向采用σ坐标,可以较精细地处理表面和底层,较好地模拟地形的垂向变化和密度分层对潮流场的影响,潮汐流的潮位和潮流速的二维、三维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上海缺乏深水港址和宁波、舟山港腹地范围狭小的问题,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宏大构想:一是在杭州湾造锁海大坝并展开大规模的围垦造陆,二是兴建宁波至舟山的跨涨交通与输水工程,这两大构想一旦付诸实施,其直接效益主要有二:1)长江三角洲增加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2)今后可望在宁波-舟山建成世界超级大港和千万人口级的特大城市,从而与上海共同构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南汇-奉贤杭州湾岸段1983~1990年1:2.5万水下地形图,在建立地表场数据库基础上,应用三维经验特征函数(EOF)方法,对该岸段的水下岸坡进行整体研究,第一特征函数的时空结构反映了80年代以来该岸段的冲淤基本格局,贡献率达67.90%,第二特征函数则反映长江水分沙对杭州湾北岸岸滩影响,贡献率为11.17%,研究结果表明地汇-奉贤岸滩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冲淤特点,纵向上以半渡港为界,以东呈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河口海岸地区非恒定流条件下的流速剖面常偏离传统的对数流速分布问题,以对数线性流速分布为基础,推导出动量交换系数,并基于扩散理论得出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利用长江口及杭州湾金山海域各层含沙量实测资料对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不仅克服了Rouse公式表面水体含沙量为零的缺点,而且在整个水深上与实测含沙量吻合得更好,能够较好地反映河口海岸地区含沙量垂线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同一时期的遥感影像和实测杭州湾北岸海图资料,构建了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之间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反演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模型比较,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反演地形的精度达84%。由此可见,基于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海岸水下地形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