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系统科学   162篇
丛书文集   234篇
教育与普及   4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1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46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0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武一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3):64-65,68
押韵词在英语中极为丰富且富有活力。它具有音韵和谐悦耳、词形整齐对称、词性灵活多变、词义形象生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开发人的智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其要点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突出运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智力因素的挖掘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他的词沉郁、以抒发情志为主,取代了传统的诗的功能,而他的诗则学理学诗,平易、以吟咏性理为务。这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关乎词体的成熟、时代的风气和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一旦按游牧民族的兴趣与要求去发展,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便产生了。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词的产生,就是体现这一规律的典范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当中遇到的语法问题,简要分析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定语从句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先行词、关系词在从句中的语法功能,指出了学生概念和理解上的误区,并从基本内涵、特殊细节、灵活机动等方面阐明了定语从句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栾晓瑜 《科技信息》2007,(25):174-174,199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动宾式动词 宾语"结构。文章阐述了研究原因和价值,限定了研究范围和方法,用"词化理论"分析了动宾式复合词,并分析了动宾式离合词的四种情况,提出了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词与诗的分离与合流的过程,是艳俗与雅正相互交融的过程。词独立成熟之后向主流文化悄然回归,在北宋初表现为词与诗开始由分离而初步融合,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转移。张先较全面地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如把“言志”等传统题材及诗文的写法纳入词中,成为北宋初词转型期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树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有的结邻能相互促进生长,是"好友亲朋";有的结邻则相互抑制,是"冤家对头".种植果树也是如此. 在实践中发现,果园附近不能种核桃树、槐树.这是因为核桃树的根和皮层内含有的核桃醌能使许多果树茎干细胞分离.洋槐树是椿象的"庇护所".果园四周栽种桐、松也不好,因为桐树是紫纹羽病菌的"策源树",而松树的松孢子会危害果树,尤其对梨树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9.
经过休谟"归纳问题"的诘难和波普尔反归纳主义的冲击,经典归纳主义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则是人们对归纳法职能的看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典归纳主义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启示我们,决不能夸大归纳法在科学发现和证实中的作用,特别是不能夸大归纳法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换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文化差异无处不在,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颜色词语在英语和汉语中存在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差异,这反映了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