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淤泥固化技术是淤泥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石灰粉煤灰固化有机质土,研究了石灰粉煤灰固化有机质土的适宜性问题,结论发现,石灰与粉煤灰的掺入,一定程度降低了土体液限和塑性指数,能够提高固化土拌和的和易性,降低施工难度,十分有利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辽河断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Pb和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辽河断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干酪根,可溶有机质)的Pb,Sr同位素组成,干酪根的Pb同位纱组成有很大的变化范围,^206Pb/^204Pb=17.488~18.656,^207Pb/^204Pb=15.388~15.692,^208Pb/^204Pb=37.656~37.748,可溶有机质具有相当稳定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424~17.601,^207Pb/^  相似文献   
13.
漳卫运河水系的绝大部分河段已演变为季节性河流,河系沿岸缺乏植被,致使不能涵养水份和增加鱼类的自然饵料,故鱼的数量较少,尤其缺乏特殊的经济鱼类。建议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库和蓄水坑塘,开展有计划养鱼;为保护大运河的自然环境,应减少人为污染,且积极植树种草,涵养水份及减少泥沙沉淤;发展洪期蓄水、旱期利用的多种形式工程,借以充分利用本河系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用煤岩学的方法对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气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组成和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因素以及煤中与油气生成有关的次生显微组分及超微构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孙永革 《科学通报》1995,40(11):1019-1019
异常热作用(如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对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已被广泛地受到重视,目的在于了解这种热烘烤所引起有机物质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煤和石油的演化能获得较好的认识.研究表明,这种异常热作用对油页岩的主要影响则表现为石油烃的生成以及其从邻近岩层的排出,残留烃具有高芳香度的特征.本文以我国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了该区域早第三纪火山活动对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平中 《科学通报》1995,40(18):1682-1682
氢指数(HI)分析已广泛地用于油源岩的特性研究.由于HI分析用样量少、速度快、费用少和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评价湖泊沉积环境的一种指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RH孔沉积有机质的HI,结合本孔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及其δ~(13)C值的组成,讨论了RH孔中HI所指示的环境意义.1 样品与实验RH孔(33°54′N和102°32′E,3400m a.s.l.)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内,于1992年7月完钻,总进尺120.48m,取芯率在90%以上.RH孔顶部4.1m以上,用附近的天然剖面从层位上进行拼接.天然剖面取样38个,RH孔取样494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8.
石笋铀同位素组成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况润元  汪永进  张向华  程海 《科学通报》2002,47(13):1022-1026
通过测定南京葫芦洞两支石笋41个样品的铀、钍同位素组成,发现距今 75~18 ka期间洞穴石笋238U和δ234U0的变化与33°N夏季太阳辐射曲线、石笋δ18O曲线具良好的对比关系.洞穴上覆土壤带有机质丰度变化是控制石笋238U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此解释了石笋238U变化曲线与δ18O,同纬度太阳辐射曲线之间相位一致的原因,但水-土-岩之间238U迁移富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238U与气候曲线在振幅上不完全一致;δ234U0指示了洞穴上覆土壤剖面成壤作用强度变化,较敏感地反映了本区下蜀黄土成壤作用与风成堆积过程.因此,洞穴石笋铀浓度及其同位素比率可作为新的洞穴气候环境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有机地球化学,微生物学,石油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进行了某些藻类在不同沉积环境和复杂生化条件下的生化产烃模拟,富藻湖底淤泥的加水。加压生烃热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质从沉积早期的生化作用阶段-成岩作用中后期的低温热催化,热催化阶段的成烃机制,建立了不同沉积环境藻类有机质的生烃模式,研究了藻类,细菌等生烃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判识标志,并提出了藻类有机质的早期,多期连续生烃的成烃机制。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古土壤有机元素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江三角洲第一古土壤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古土壤的有机元素组成和变化,并结合微形态及其它分析工作,探讨其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成土工程强弱是影响有机质组成的主要因素,随着成土强度的增强,土壤m(C)/m(N)的比值也相应增加;此外,古土壤有机质组分还是土壤暴露时间的反映,土壤暴露成土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有机组分的降解和转化,区域古地理条件差异也是影响古土壤有机元素组成的重要因素,干旱透气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的分解与转化和增强脱搂作用,从而形成m(C)/m(N)的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