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7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21.
华北地块南部皖豫交界地区发育一套原认为属于新元古代的地层,在其下段新发现了布尔顿蜓(未定种)(Boultonia?sp.)、床板珊瑚(Tabulata)、光面石燕贝类群等化石和丰富的生物碎屑,如海百合茎骨片、海绵个体碎屑等,以及晚奥陶世似针牙形石(Belodina sp.).含宏体化石组合的地层为晚石炭世,它们属于碎屑流沉积,形成于碳酸盐斜坡沉积环境.牙形石化石可能为碎屑沉积.这一发现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时代及构造属性,它们属于北淮阳构造带,限定了寿县断裂为大别造山带和华北地块的边界.  相似文献   
922.
<正>2014年9月11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研究人员题名为"Three new Jurassic euharamiyidan species reinforce early divergence of mammals"的研究论文.该文报道了在我国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发现的、1亿6千万年前的6件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并命名了神兽、仙兽2个新属的3个新种:陆氏神兽(Shenshou lui)、玲珑仙兽  相似文献   
923.
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新构造特征对认识区域构造地貌形变、强震分布与构造应力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块体运动中的活动方式和强震趋势意义重大.经开展该构造带地质、地貌、形变及活动性综合研究,表明:(1)元谋-昔格达断裂活动方式总体表现为第四纪早期的逆冲和晚期的左旋走滑兼局部挤压或张剪.(2)断裂切错的地层、地貌形变特点和探槽表明:江边以南,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在距今6.92±0.70~8.68±0.94 ka之间;自20.82±2.12 ka以来,断层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96 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2 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应不小于8.68±0.94 ka.江边以北,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 ka;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垂向速率为0.04~0.10 mm/a;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1.2万年或更短.(3)前期成果表明断裂带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NNE-SSW向和晚期的NNW-NWW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而晚期局部构造应力场表明,下雷弄-江边、化同-秧田井、一平浪-罗川一带倾滑明显,影响和调整了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924.
<正>翼龙是一类已经灭绝的飞行爬行动物,生活于晚三叠世至白垩纪,是最早具有主动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第四指指骨极度加长形成翅膀,支撑由多层纤维组成的皮膜形成飞翼.一些翼龙的全身具有"毛"状皮肤衍生物,推测为温血动物,卵生.  相似文献   
925.
北太平洋钻孔、中亚干旱区外围和干旱区内部的风尘记录均显示,中亚干旱格局可能从渐新世末就已经形成.本文研究了天山北麓金沟河剖面晚渐新统安集海河组的介形虫化石,并结合石膏和前期的孢粉数据,重建了该地区晚渐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23.8Ma开始,介形虫优势种由  相似文献   
926.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温泉县青科克一带,花岗岩十分发育,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划分为6个侵入次,侵位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地层。本次在该区获得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302±2) Ma、(300±2) Ma、(299±2.3) Ma、(295±2) Ma,属于晚石炭世晚期。花岗岩SiO2含量69.51%~78.34%,铝饱和度指数A/CNK为1.011~1.215,属过铝质岩石;里特曼指数为1.11~2.63;碱度率为2.31~3.37,K2O/Na2O比为0.22~1.59,属于钙碱性钾质岩石。(Rb/Yb)N为1.40~263.82,大于1,属于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分配形式;Sr、Ba、P、Ti元素亏损,Th、Zr元素从富集到亏损。稀土总量为 (14.14~479.56)×10-6,轻重稀土比值为2.66~6.50;(Ce/Yb)N为0.92~3.89,(La/Yb)N为0.77~5.41,δEu为0.04~0.4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且铕亏损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区内花岗岩可能为深熔岩浆成因的S型花岗岩,属造山晚期(后造山)-板内阶段形成的壳源型岩浆,反映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27.
等待了百年,期盼了百年,上海世博会就要来了!2010年,你准备好了吗?那我就来考考你吧! 第一个参展世博会的中国人是谁? 第一个出席世博会的中国人是谁? 晚清哪位小说家预言未来中国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 孙中山先生是否参加过世博会?他又是怎样看待世博会的呢? 答不上来吧?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去寻找近代世博会里中国的身影吧。  相似文献   
928.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北西向正断层特征及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西隆起区伸展构造极为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隆起区北西向正断层的几何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平衡剖面演化方法,选取横穿该区北西向断层的一条剖面,定量计算正断层横向上和垂向上晚中生代以来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并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详细解析鲁西隆起区伸展变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西向控凹断层在三叠纪后皆发生负反转,晚中生代鲁西隆起受到强烈拉伸,伸展构造主要发生在19~20 km以下的深尺度范围内,断层切割深度加大。断裂带上普遍发育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古近纪伸展作用以浅层拉伸为主,鲁西伸展量和伸展率最大,伸展作用强烈,对应北西向正断层的活动速率值也达最大值,同时发育大规模、范围广的半地堑。新近纪,伸展率很小,北西向正断层活动性大大减弱,至第四纪,断层几乎不再活动,反映鲁西隆起基本处于稳定。鲁西隆起晚中生代的伸展与华北克拉通构造变革相一致,而新生代的强烈伸展主要受控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方向与速度的改变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相似文献   
929.
文章将任务调度分为资源分配和调度执行2个阶段,定义了网格环境下的调度执行最晚开始时间、调度执行开始时间和任务依赖图中边的权值;分析了任务图冻结消减和执行消减对任务图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基于LBT的网格依赖任务调度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减弱了网格动态性对调度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0.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替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7 Ma,显示为一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该构造层序被一系列不整合面、海泛面和湖泛面分割为4个向上变粗或向上变细的层序(构造地层单元),其充填特征表现为:底部具有典型的挠曲前缘隆起不整合面,层序1的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建造和淹没过程,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层序2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相砂岩和砾岩;层序3的底部为大型湖泛面,中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砂泥岩夹煤层,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层序4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粗碎屑砂砾岩和湖泊相泥页岩构成具有向上变细的垂向结构,并截切下伏地层.虽然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剖面几何形态总体上呈现为西厚东薄的楔形体,但是其内部却由次级的楔状层序和板状层序组成,其中层序1和层序3为楔状体,层序2和层序4为板状体.楔状层序显示为西厚东薄的楔形体,沉积厚度大,以纵向水系为主,具有双物源(包括来自龙门山和前缘隆起区的物源),并以点状物源为主,盆地的西部以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为主,中部以湖泊相为主,东部发育小型三角洲或碳酸盐缓坡沉积物,处于欠补偿状态;板状层序显示为西、东厚度基本一致的板状层,沉积厚度较小,仅具有来自于龙门山的有物源,以横向水系为主,以线状物源为特征,盆地的西部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为主,盆地的中东部为湖泊相沉积物,处于过补偿状态.对晚三叠世楔状前陆盆地进行了弹性挠曲模拟和逆冲事件标定,结果表明,盆地形成机制为构造负载,挠曲盆地的挠曲刚度为(0.5~5)×1024N·m(相当的弹性地层厚度为43~55 km).晚三叠世龙门山冲断带构造负载系统向扬子板块推进速率为5~15 mm/a,由2个逆冲子事件构成,早期的推进速度较大,为15 mm/a;晚期的推进速度较小,为5 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