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31.
工业锅炉炉内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对保证工业锅炉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旋流燃烧器一次风、二次风不同扩口角度和二次风旋流强度对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风扩口角度的增加使中心回流区由大变小,二次风扩口角度和旋流强度的增加均使中心回流区增大;射流边界随着一次风扩口角度的增加而减小,随二次风扩口角度和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工业锅炉和燃烧器的设计、改造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2.
污水渣浆旋流泵设计及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旋流泵流场计算及测试的基础上,就结构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旋流泵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12种优秀水力模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推导出旋流泵经验系数计算公式.经设计实例检验,该设计方法准确、实用,样泵效率比国外同类产品提高3%~4%.同时完成了旋流泵输送纸浆和煤浆的真浆试验,对旋流泵的性能特点和汽蚀问题进行了对比评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33.
李选友  孙立 《山东科学》1999,12(4):30-34
借鉴干燥装置的传热传质技术,提出了一种旋流式烟气脱硫新装置。对旋流式脱硫装置的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装置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吸收剂的含水量,粒径大小及钙硫比是影响装置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4.
用热线风速仪采样测定了装有防返混锥的旋风分离器旋进涡核 (PVC)的作用范围和频率、幅值等参数 ,并用FFT变换的方法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 ,防返混锥极大地抑制了旋进涡核的作用 ,特别是使旋进涡核的作用范围控制在内旋流很小的区域内 ,有效地防止已分离粉尘的再次扬起。从旋风分离器非稳态运动的旋进涡核的角度说明了防返混锥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35.
在引进先进的通用化CFD软件(PHOENICS)的基础上,采用目前工程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K-ε湍流模型,通过编制PHOENICS输入文件Q1,对直管内切向旋流湍流的压力场、速度场、温度场和密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发出能够计算直管内三维可压缩流体有粘切向旋流紊流流动和传热的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6.
建立了重力分离器油水两相分离模型,通过CFD软件模拟含水率为20%、60%和90%油水混合物分离效果,进而对分离器内部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建立实验装置,进行油水两相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油水分离效果明显,可分为原油层、乳化层和水层。随着含水率升高,乳化层厚度递减。2)同模拟结果相比分离器出口处油和水实际分离效果的最大误差为0.25%和0.63%,从而说明改进结构后重力油水分离器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37.
旋流分离器油水分离机理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方法研究旋流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分布,空气柱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油滴粒子的运动轨道,探讨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机理.模拟结果表明:油水旋流分离器内的流场是三维非对称分布的;空气柱的产生和发展是负压和对流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油滴粒子在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周围湍流脉动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随机运动,部分粒子由溢流管排出而得到分离;通过计算溢流管排出的油滴粒子数与进入旋流分离器的油滴粒子总数之比可得到油水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模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流器特性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和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38.
旋流煤粉燃烧第四类稳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外旋流燃烧器现有的稳燃措施根据其稳燃原理分为3类.分类分析现有稳燃措施不能适应低挥发分煤稳燃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扩口、扩流锥、浓淡燃烧、齿环稳燃器等稳燃措施都没有考虑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问题.在这些稳燃措施的流场中,煤粉气流进入炉膛,除脉动外,首先沿回流区外缘流动,向外扩张,与二次风混合过早,而并不迅速与热烟气混合;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动力为二者之间的横向湍流脉动,混合强度弱.因此,对于低挥发分煤不能起到良好的稳燃作用.提出了第4类稳燃技术花瓣稳燃器,该技术充分考虑了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间的掺混速度和前期掺混强度.花瓣稳燃器能够在其背流面形成轴向和径向多种回流区,使得煤粉颗粒与高温烟气间的混合动力除横向湍流脉动外还有宏观对流混合,加大了二者之间的热质交换强度.  相似文献   
439.
结构和运动参数对微型联合收割机清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微型联合收割机用旋风分离器型清选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该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其最佳结构和运动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籽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的影响,并进行了该清选系统对喂入量和含杂率的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杂风机和扬谷轮转速对籽粒清洁率影响较大,而对清选损失率影响较小,筒深和吸杂管长度对清选损失率有较大影响,而对籽粒清洁率影响较小,在最佳参数下,清选系统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440.
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井下气液高效分离、产出水回注和采气于一体,开展了新型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的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螺旋式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螺旋圈数和螺距对螺旋式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该结果为井下螺旋式气液分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