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33篇
教育与普及   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8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用旋量零标架方法对球对称动态黑洞时空中旋量粒子的Dirac方程分离变量,并退耦为普通微分方程组,从所获得的径向方程和角向方程出发,进一步导出了Dirac粒子的能级方程.得到了粒子的能量分布不仅与粒子的质量、自旋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有关,还与黑洞周围的时空结构及视界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2.
本文总结了泵送砼施工特点,对泵送参数、泵的选择、泵送砼配制和泵送砼施工作业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3.
一种大幅度提高热声发动机压比的“声学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罗二仓  胡剑英  戴巍  陈燕燕 《科学通报》2005,50(17):1926-1928
压比是评价热声发动机的重要参数之一. 提出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热声发动机的“声学泵”, 并给出了其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 采用2.5 MPa的氮气在一台聚能型的行波发动机进行了实验, 表明它可以将压比从1.25提高到1.47以上.  相似文献   
74.
喷动流化床射流穿透深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射流穿透深度是表征喷动流化床煤气化过程中射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在300 mm×30mm×2 000 mm的喷动流化床煤气化炉冷态试验装置上,采用压力信号分析和快速摄像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喷动气速、喷口直径、物料特性、静止床高和流化气流率对射流穿透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穿透深度随喷动气速、喷口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静止床高、物料密度、物料直径、流化气流率的增大而减小.另外,引入两相弗劳德数(Fr)、颗粒雷诺数(Rep)等无量纲参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喷动流化床射流穿透深度的关联式,该关联式全面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静止床高和流化气流率的影响.关联式的预测值与本文及国内外其他一些研究者的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75.
张建华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2):12-18,91
严格证明了关于零矢量、零标架、旋量及旋标架的11个性质,对旋量与张量、旋标架与零标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旋量对于研究黑洞的零曲面性质是比张量更为优越的工具.  相似文献   
76.
综合考虑液膜空化及质量守恒边界条件,构建了轴面微菱形织构油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膜压分布和微菱形孔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微菱形孔所引起的动压效应可使膜压场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可靠性、润滑特性和泵汲效应;通过改变结构可控制泵吸方向、稳定液膜和减小摩擦。为提高稳定性和泵汲效应,并降低泄漏和磨损,选用半轴比γ=0.4~0.6、孔深h1=1.5~4.5μm和微孔旋转角α=40°~50°轴面微菱形孔织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7.
以945株食品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ocytogens,L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采用KB法筛选出喹诺酮类耐药的LM,利用PCR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的基因突变以及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结合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分析其外排泵的作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结合血清组对耐药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2株耐药菌株中gyrA、gyrB、parC与parE的QRDR均未发生氨基酸突变,且未检测到PMQR相关基因;而7株fepR基因发现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外排泵基因lde在耐药LM中皆有检出,78.1%(25/32)LM加入利血平后MIC值降低至原MIC的1/2以下,lde可能是导致LM对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血清组分析发现32株耐药菌株分属血清组I.1、I.2、II.1、II.2和III,MLST共分为10种ST型,其中ST87、ST9和ST8为优势株,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lde是LM产生喹诺酮耐药的重要因素,但LM潜在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同时其潜在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8.
机械密封是现代密封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性能先进、密封可靠、寿命长,对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防止泄漏起到重要作用,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就此进一步对机械密封原理、结构形式、类型进行了阐述分析,为不同工况下机械密封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泵是流体输送系统的核心动力源,开展泵优化设计、实现节能降耗一直是流体机械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回顾了基于一元、二元、三元流动理论进行水力设计的各种方法,总结了各个水力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概括了近年来在叶轮、导叶、蜗壳水力设计方面的研究热点和主流方法,为今后泵设计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数值模拟结合三元流动理论和优化算法的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开展泵水力设计的主流手段,可以预期,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优化算法的快速发展,泵的水力设计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升并会促进泵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0.
电站给水泵前置泵出力下降,严重影响机组效率,针对电站给水泵前置泵出力下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并通过试验数据实证。优化改进后汽前泵运行效率提高,保证了机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