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4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以人文教育为核心,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高尚人格和做人的本领。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其理想目标就是培育具有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世纪新人,培养信息时代的智慧人。  相似文献   
82.
开设大学语文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三个结合"的课程建设是大学语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将表明把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84.
《榆林科技》2008,(1):74-78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榆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科普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85.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具备必要的化学学科知识、能适应现代和未来生活的高素质公民而设置。课程目标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定位在三个维度: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维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也要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着眼点,从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出发,以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实践为例,探索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87.
李志 《科技资讯》2011,(13):235-235
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对足球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从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呼和浩特科技》2009,(2):38-39
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扩大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温室保护地的种植面积.加强了对农民运用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完善了奶牛小区的建设,聘请科技特派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菜农提供可靠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加速农业和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9.
针对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状,通过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语言文字课程体系,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更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0.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劳动者,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定量分析,提出了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模型,为促进山西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