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62.
根据酮基合酶编码基因(ketoacyl synthase,KS)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PCR技术快速筛选携带聚酮类化合物编码基因的放线菌菌株.试验筛选了33株放线菌菌株,检测获得PKSⅡ型阳性菌株16株.克隆并测序获得16条KS基因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与GenBank中已知的KS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在89%~99%之间.提交GenBank,获得的各菌株KS基因登录号为FJ620885~FJ620889,FJ620892,FJ878801~FJ878810.抑菌实验表明,携带KS基因的16株放线菌中,13株具有抑制真菌活性,2株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16株放线菌可以分为7个类群,其中,具有产生新型聚酮类化合物潜力的菌株8株,说明筛选出的KS基因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利用PC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筛选Ⅱ型KS基因,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本文对塔什库尔干县土壤中的放线菌进行了初步分离和鉴定。通过平板培养法,对分离鉴定的放线菌菌株进行活性物质的分析和研究,从塔县土壤中分离得到8株放线菌,其中CT-1产生的活性物质能够抑制Bacillus subtilis。从8株放线菌选出3株16S rRNA的序列分析,推断放线菌CT-1,CT-3和CT-7菌株同属于内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实验表明,这3株放线菌虽然来源相同却有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64.
弗兰克氏菌固氮基因片段的分离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玉海 《科学通报》1990,35(18):1419-1419
弗兰克氏菌和放线菌结瘤植物(actinorhizal plants)之间的共生与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有很多相同点:如侵染过程、瘤结构形态和固氮效率等;但同时它又比根瘤菌有更广的寄主植物范围(涉及8科至少23属200多个种),远远超出了根瘤菌寄主范围的限制,因此被认为是研究有关共生基因特别是与寄主专一性有关的基因的很好的材料。自1978年第一株  相似文献   
65.
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土壤分离到一株能产生杀菌活性物质的菌株ZY105,其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抗菌谱较广.其中对烟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5%以上,通过稳定性的研究,无论是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还是不同温度条件保存下,培养特征和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发酵液中抗菌物质对热及酸、碱也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66.
纤维素分解菌——青霉和放线菌的分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凉县的一蘑菇房里采集了用来种植蘑菇的潮湿木屑粉.用纤维素刚果红鉴别培养基初筛,根据水解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大小和水解圈清晰度分离筛选出较多的产纤维素酶菌株,进一步通过测纤维素酶活力复筛,最终筛选出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同时都较高的菌株2株,分别是27-3F (FPA:199.12U,CMCase activity:1181U)和27-1A(FPA:110.54U,CMCase activity:908.2U).经形态学鉴定菌株27-3F是青霉。菌株27-1A是为放线菌的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67.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HV琼脂和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对粘性放线菌生长、产酸及粘附的影响.方法:首先测定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对粘性放线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测定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对粘性放线菌最低杀菌浓度(MBC)、产酸及粘附的影响.结果: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对粘性放线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500 g/L、9.000 g/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9.000 g/L、18.000 g/L;一定浓度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对粘性放线菌的产酸和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紫地榆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正大部分微生物都生活于环境温和的地方,土壤、大气、水体以及生物体内都有它们的踪迹。土壤SPECIAL REPORT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这里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土壤具有的特殊气息就是通过放线菌产生土腥味素发出的。一般而言,一克农耕土中,有几百万个细菌,几十万个真菌孢子,几万个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