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9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90篇
教育与普及   1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51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海绵拥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产物,以叶片山海绵(Mycale phyllophila)为材料,建立了以DA201-C大孔吸附树脂为核心的从水提液中提取活性产物的方法.以Lowry法跟踪得率,此方法对小分子肽类的回收率约为57%;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肽类,约占89%.细胞活性检测表明粗提物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A2780-CP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工作为深入研究叶片山海绵水溶性活性产物中的抗肿瘤组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2.
综述了含糖乙烯基单体的合成、含糖聚合物的"活性"/可控自由聚合以及含糖聚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含糖聚合物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和靶向性等功能,赋予含糖聚合物作为智能人造材料尤其在生物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各种特殊用途,今后含糖聚合物的研究将集中于含糖聚合物的结构控制以及聚合物的实际应用性能的开发上.  相似文献   
163.
华凌 《科学大观园》2012,(18):74-7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机器人操纵来自动发现和记录活体大脑中神经元信息的方法,即用一种全细胞膜片钳制动一个微小的空心玻璃针,在神经细胞的膜上开孔,以记录其内部电活性。这种深入大脑中神经元内部运作的方式可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如电活性模式、细胞内部状况、甚至基因在某一时刻被闭合的剖面。然而,能够实现这个入口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64.
富勒烯衍生物C60(OH)x(O)y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富勒烯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在医药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了能了解作为药物或药物载体的C60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显像核素^99mTc对C60的一种简单水溶性衍生物C60(OH)x(O)y进行标记,使用γ计数器测定标记物在小鼠体内各脏器和组织中放射性以及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对注射有标记物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显像来确定C60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行为。结果表明,标记物能很快被组织吸收,其中头颅骨、胸骨、脊椎、四肢蜂窝、肝脏、脾摄取较高。除脑以外,在其他各脏器的清除速度均不快,化合物可能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生物分布与Yamago等人的实验结论不一致,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C60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左右C60衍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5.
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抑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食品防腐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动物源天然防腐剂以及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等类型。天然微生物源食品防腐剂由于其本身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对5种新型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即乳球菌肽、溶菌酶、聚赖氨酸、苯乳酸及曲酸)的理化特性、抑菌机制和抑菌特性等进行了概括和论述,旨在为我国新型、安全、高效微生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对四川猪链球菌2型(S.suis 2)强毒株05ZYH33溶血素样蛋白(hemolysin-like protein,HLP)编码基因hlp进行序列信息分析、分子克隆表达及溶血活性检测,深入探讨HLP的致病机制.用Blast和Clustal X程序对HLP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用Signal P 4.1和TMHMM Server 2.0分析HLP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hlp引物进行PCR扩增,先后将hlp克隆入p MD-18T载体和p ET30a表达载体中,构建p ET30a::hly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并对重组HLP蛋白进行纯化和溶血活性检测.同源性分析表明HLP与多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相似性较高.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HLP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且由DUF21、CBS和Cor CHly C 3部分组成.序列测定显示hly片段全长1 335 bp,编码445个氨基酸.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电泳显示,HLP分子量约为70 k Da,具有溶血活性.结果表明,HLP是一个膜结合蛋白,不同于能够分泌到细胞外的溶血素Suilysin.重组HLP具有一定的溶血效价,此可能与致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7.
对3个厂家(Y1,Y2,Y3)生产的永川豆豉的理化指标、水提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价,分别用直接干燥法、灼烧重量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对其水分、灰分、总蛋白、脂肪等营养指标进行测定,还原糖和总糖百分比通过DNS比色法测定,褐变度和ACE抑制活性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样品Y2的ACE抑制率和脂肪百分比均最高,分别为83.74%,12.92%;Y1中蛋白质百分比和褐变程度最高,其余指标为Y3最高,说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豆豉产品,其营养、感官及功能活性等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工艺过程对豆豉相关品质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8.
中国镍铁渣排放量很大,但目前尚未找到大量利用的途径。笔者在分析镍铁渣组成、性能的基础上,对镍铁渣作为活性混合材使用的可能性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镍铁渣中非晶体矿物的含量为88.1%,含量高达27.07%的MgO主要以顽辉石和镁铁橄榄石两种晶体矿物形式存在。镍铁渣的比表面积影响其活性和在水泥中的掺量。作为活性混合材,镍铁渣比表面积需不低于454.6m~2/kg。比表面积越大,活性指数越大,掺量越大。镍铁渣水泥的压蒸安定性合格,即使在水泥中掺入50%比表面积842.9 m~2/kg的镍铁渣,水泥的压蒸膨胀率仅为0.11%,大大低于0.5%的GB750—1992要求,由此证明镍铁渣不会因为MgO含量高而影响其作为活性混合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9.
采用同源转座方法,构建了在尿激酶原K区138~139位点插入了赖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KGD)序列的2种尿激酶原嵌合体基因(proUK-KGDW, proUK-KGDS),并以昆虫细胞SF9为宿主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在33.34 μkat·mL-1, 细胞密度为106·mL-1,表达高峰期表达产物占细胞总蛋白的15%以上.表达产物展示出较高的纤溶活性,并具有良好的人尿激酶原免疫原性,同时,经SDS-PAGE试验检测,昆虫细胞分泌的突变体相对分子质量符合理论预期,为5.4×104,绝大多数为单链态形式.经过离子交换、分子筛层析及超滤浓缩等步骤对突变体蛋白进行了初步纯化,光浊度法试验表明含有KGDW序列的尿激酶原突变体具有较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而含有KGDS序列的突变体几乎不具有任何活性,表明羧基端边侧序列对KGD展示正常的受体结合活性影响较大.溶解圈试验表明2种突变体均保留了较高的纤溶活性,说明插入序列不影响尿激酶原的酶切活性.  相似文献   
170.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的蛇足石杉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结果表明:从蛇足石杉的不同部位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数目有所不同,茎部最多,有100株;其次叶部73株;根部最少,仅7株.经初步鉴定,这180株菌分属于13属,即交链孢属(Alterna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球座菌属(Guignardia)、青霉属(Penicillium)、间座壳属(Diaporthe)、木霉属(Trichoderma)、茎点霉属(Phoma)、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n)、组丝核菌属(Phacodium)、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采用抑制率法对所分离到的菌株稀释十倍的发酵液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实验,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达100%的有37株,对苹果炭疽病菌抑制率达100%的有27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