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1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90篇
教育与普及   1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516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41.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142.
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萘对不同粒径蓝藻的胁迫效应,采用5组不同质量浓度萘(0、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分别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06)进行为期7 d的处理,分析不同浓度萘处理下,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究不同浓度萘处理对2种藻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a)整个处理周期内,聚球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含量减小了3.9%~40.4%;(b)聚球藻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减弱,但其耐受强光的能力有所增强,说明聚球藻对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c)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其潜在光合作用能力,但抑制了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分离自海洋鱼类的乳酸菌对黄花鱼肉的保鲜作用,通过牛津杯法抑菌实验测定海洋鱼类来源乳酸菌对7株指示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Salmonella enterica、Staphylococcus aureus、Vibrio parahaemolyticus、Serratia marcescens、Acinetobacter spp.、Pseudomonas spp.的抑制作用,发现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12、L. plantarum Y3-1、L. plantarumY42抑制指示菌生长的效果最好;接种菌株Y12、Y3-1、Y42的鱼肉在4℃保藏8d,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与未接菌鱼肉TVBN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菌株Y12、Y3-1、Y42对鱼肉无致腐作用。将Pseudomonas spp.单独或L. plantarum Y12与Pseudomonas spp.混合接种于灭菌鱼汁,发现第5天混合培养鱼汁TVBN值((24.55±1.00)mg/100g)显著低于(p<0.05)单独接种鱼汁的TVBN值((29.09±0.60)mg/100g);混合培养鱼汁的pH值低于单独接种鱼汁的pH值,而感官得分高于单独接种鱼汁感官得分。新鲜黄花鱼肉中接种Pseudomonas spp.或混合接种L. plantarum Y12与Pseudomonas spp.,保藏第5天,混合接种的鱼肉TVBN值((27.30±1.97)mg/100g)显著低于(p<0.05)单独接种鱼肉的TVBN值((34.30±0.01) mg/100g),并且混合培养的感官评分高于单独培养的鱼肉。结果表明,海洋鱼类来源的L. plantarum Y12具有抑制鱼肉中腐败菌生长、防止鱼肉腐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 GC-O-MS)分析潮汕牛肉丸煮制前后挥发性香气活性物质,同时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关键性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煮制前后牛肉丸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含硫化合物11种,醛类7种,杂环化类4种,醇类4种,烃类10种,酯类2种,酮类1种,酚类2种,酸类1种;嗅闻鉴定出12种香气活性物质,经OAV分析确认生牛肉丸中的关键性香气成分是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甲基烯丙基硫醚、反式-2-辛烯醛、己醛、壬醛;熟牛肉丸的关键性香气成分是二烯丙基硫醚、己醛、壬醛、二烯丙基二硫醚。比较关键性香气物质OAV的前后变化,发现二烯丙基硫醚、甲基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甲基烯丙基二硫醚、反式-2-辛烯醛、己醛是导致潮汕牛肉丸煮制风味变化的关键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5.
为提高胶硫钼矿中钼的生物浸出效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对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的代谢活性以及胶硫钼矿生物浸出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浸出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吐温20对A.ferrooxidans氧化Fe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S0的氧化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吐温20对胶硫钼矿生物浸出的作用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当其质量浓度为30mg·L-1时,浸出40d,Mo的浸出率由未添加时的42.21%提高至54.10%.吐温20的加入强化了浸出过程中间产物S0的生物氧化作用,提高了体系中细菌浓度,同时削弱了矿物表面生成的黄钾铁矾和单质硫的钝化作用,从而促进了胶硫钼矿的氧化与溶解.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比较硝酸银与抗生素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皮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3个大组,首先建立动物创伤模型,使创面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混合感染两种菌,然后每组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感染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皮肤创面细菌感染,硝酸银可以起到和抗生素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同样有效。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硝酸银在体内的杀菌作用及广谱抗菌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在临床中可以将硝酸银与抗生素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7.
以乙酰丙酸乙酯和取代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Knoevevagel缩合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含硫、氮的八元杂环化合物(Ⅱa~f).通过1HNMR,13C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Ⅱa~f的结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氟原子取代的Ⅱb对新生隐球菌具有轻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为深入探讨天然高分子小麦种衣剂的增产机理,本文进行了用改种衣剂包衣后小麦种子的发芽情况、叶苗内叶绿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化、天然高分子的抑菌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衣剂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与植物抗逆性相关酶的活性、有效促进土壤中对植物有利菌类的繁殖。  相似文献   
149.
为探讨白黄链霉菌TD-1菌株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双皿对扣法测定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VOCs对灰霉孢菌菌丝体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对VOC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用5d后,6.0g TD-1菌株麦麸培养物产生的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为66.67%,灰霉孢菌的产孢量(3.9×106个/cm2)较空白组(5.9×107个/cm2)显著降低(p<0.01),且菌丝形态异常、表面粗糙,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强。TD-1菌株VOCs由63种组分组成,其中2-甲基异冰片(13.52%)和1,4-二甲基金刚烷(14.08%)的相对含量较高。白黄链霉菌TD-1菌株产生的VOCs对灰霉孢菌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将其开发成生物熏蒸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研究太白山4种重要药用地衣的抑菌活性。采用7种肠道致病菌对4种地衣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对其抑菌活性部位进行LC-MS鉴定。4种地衣甲醇提取物均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抑制作用较强;金刷把、黑石耳甲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地衣酸是4种地衣的主要抑菌活性部位。4种地衣的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最强,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地衣酸类。该研究为太白山地衣类草药资源开发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