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系统科学   53篇
丛书文集   132篇
教育与普及   1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94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5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吴元慧  刘月英  密蕾  陈小娟 《甘肃科技》2014,30(17):144-145
探讨抗菌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将收治的240例慢性盆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抗菌素治疗;治疗组采用抗菌素配合微波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积液疗效较显著,方法简便、安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中医药对慢性运动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运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局封法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预组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静态疼痛与局部肿胀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治疗后的静态疼痛与局部肿胀程度评分分别为(3. 53±0. 52)、(1. 02±0. 1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 98±0. 86)、(2. 48±0. 34),两组比较差异较大(P 0. 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7%(P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草药、推拿、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运动损伤,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减轻疼痛,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探讨宣肺涤痰饮联合抗生素对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分析,将其水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实验组采用宣肺涤痰饮联合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比较显著差异(=7.013,P=0.008);实验组咳嗽、咳痰、气喘等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无与药物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宣肺涤痰饮联合抗生素应用于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性高,对临床的推广及使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和比较超声清创机与常规换药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慢性创面随机分组,实验组(超声清创机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5例,比较两组创面入院至创面新鲜的间隔时间,总住院时间,创面细菌清除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判定;结果两个治疗组在创面新鲜的间隔时间,总住院时间,创面细菌清楚率上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清创机治疗慢性创面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创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5.
在粗糙集模型中,α量化不可分辨关系是强与弱不可分辨关系的推广形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这三种不可分辨关系的粗糙集并未考虑数据中属性的测试代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测试代价敏感的α量化粗糙集模型,从二元关系的角度使得粗糙集模型代价敏感,并将新模型与基于强不可分辨、弱不可分辨以及传统α量化不可分辨关系的粗糙集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地,通过分析传统启发式算法在求解约简的过程中未考虑降低代价这一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的属性适应性函数,并将其应用于基于遗传算法的约简求解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由边界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且同时降低了约简后的测试代价.  相似文献   
86.
为提高化工行业中数据驱动故障检测的效果,该文针对实际工业系统中闭环控制导致的过程动态特性和数据流形中蕴含的局部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时空正则慢特征提取(local time-space regularized slow feature extraction, LTSS)的方法进行故障检测。首先,构造基于局部时空正则的目标函数得到投影矩阵,进而得到预提取特征S,则S张成的空间中包含了静态信息,而S的一阶差分张成的空间中包含了动态信息。其次,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s analysis, ICA)方法,分别为2个空间构建对应的S~2和SPE统计量进行监控,用于实时故障检测。在TE (Tennessee Eastman)过程上的案例研究可以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88.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在各种氧化还原状态土壤中均可形成大量的不可提取态残留(nonextractable residues, TBBPA-NER).然而TBBPA-NER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目前还鲜见报道.本研究以TBBPA在淹水条件和有氧条件下分别形成的不可提取态残留(即flooded-nonextractable residues, F-NER和oxicnonextractable residues, O-NER)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氧条件下F-NER的归趋,以及土壤氧化还原状态改变下, FNER和O-NER环境行为的差异;同时研究了水稻根系分泌物对上述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氧条件连续培养231 d中, F-NER在土壤中发生了缓慢的生物转化.尽管F-NER在土壤中释放出的可提取态量很低(1%~6%),但是矿化10%,且酯键和醚键结合部分有所消减.土壤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即0~50 d有氧, 50~103 d淹水, 103~231 d有氧)对F-NER的矿化影响很小;而TBBPA-NER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受形成条件影响较大,表现为有氧-淹水-有氧培养下F-NER的矿化量,以及释放量均显著高于O-NER. F-NER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水稻根系分泌物抑制了FNER在有氧环境下的矿化,而淹水条件促进了F-NER的释放产物在土壤中的累积.结果证明,土壤中添加根系分泌物以及氧化还原状态转变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两种NER在土壤中的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   
89.
严晶晶  曹罡  王崇元  孙毅  韩明虎 《科学通报》2023,(35):4807-4820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患病人群在不断增长.并且,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5%~18%,即大约每5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历过抑郁发作.压力应激作为一种环境因素是抑郁症的主要成因之一.经历了压力应激却没有发展至抑郁症的人群具有压力应激韧性(resilience).探索压力应激韧性的神经机制,对抑郁症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关注压力应激韧性的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压力应激韧性研究中常用的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 CSDS),其次重点对压力应激韧性相关的大脑区域在分子、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接下来介绍压力应激韧性的临床前机制研究所带来的临床转化,最后讨论和展望压力应激韧性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
郭文君  陈雷 《科学通报》2023,(17):2213-2220
经典型瞬时受体电势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channel, TRPC)是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该通道家族包含多个成员,在体内广泛分布,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是治疗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 FSGS)等疾病的药物靶点.得益于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解析的TRPC通道家族多个成员的结构展示了TRPC通道四聚体的组装模式、各结构域的空间排布、具有调节功能的钙离子结合位点和多种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位点.这些结构信息与功能实验相辅相成,共同揭示了TRPC通道被钙离子双向调节的机制、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人类遗传疾病中发现的致病突变体的激活机制.这些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TRPC通道的工作原理和靶向TRPC通道的药物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