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94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36篇
教育与普及   3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1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334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质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优于纯碳酸盐岩,其有机碳丰度与泥质含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碳酸盐岩泥质含量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估算。因此,建立碳酸盐岩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数学模型,可估算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有机质丰度分布,从而卡取剖面中生油层厚度和计算有机碳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碳酸盐岩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快提供经济,连续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微观结构与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混合微生物可在适宜载体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物膜,且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采用差分-离散复合法动态模拟二维区域上的基质传递、生物膜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生物质生长时间与初始接种数等对生物膜结构与形态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生物膜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特性包括孔隙率、厚度和密度等都是模型输出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外源凝集素及其在临床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凝集素及其在临床微生物学上的应用林海(海南医学院,海口570005)关键词外源凝集素,凝集试验,微生物鉴定中国法分类号R371外源凝集素概况外源凝集素Lectin,源于拉丁语Legere,意为抉择。现代生物科学的概念中,作为一类具有类似抗体结合能...  相似文献   
17.
耐高温厌氧纤维素菌对吸附原油的剥离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原油的开采经历了几个阶段 :原油自压开采 ,注水水压开采 ,注剂 (化学、物化 )辅助开采 .随着原油开采的枯竭 ,油井中原油大部分呈与岩石附着状 ,极难采出 ,许多油井采用注入大量水和化学与物化注剂等均不能增加出油 .近来 ,极端耐热纤维素菌在原油开采中的特殊辅助作用引起了微生物学界和石油界的广泛重视[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 邦 2 ,邦 6及V等 3株菌从温泉等热源地区富集分离 ,均属耐高温厌氧纤维素细菌 .1.1.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为PM培养基[2 ] .剥油实验培养基配方 (g/L) :NaNO3 0 .5 ,MgSO4 ·7…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5,(1):89-90
产品特点:养分全、浓度高、活性强、肥效好。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硫铁矿自养反硝化工艺快速启动,提高出水稳定性,将以硫铁矿为填料的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反应器(1号反应器)作为对照组,分别构建了以硫铁矿/石灰石和硫铁矿/硫黄为填料的强化型硫铁矿生物滤池反应器(2号、3号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尾水,从去除效果、出水水质的角度来评价强化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来探究强化工艺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1~33℃,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2 h时,3个生物滤池反应器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91.3%(1号反应器)、84.5%(2号反应器)、100%(3号反应器),出水TN浓度均小于5 mg/L;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91.4%(1号反应器)、85.0%(2号反应器)和100%(3号反应器),TP去除效果随TN去除效果的提升而提升;出水pH基本均能维持在6.8~7.6,体系内硫酸根生成量较低,维持在4.99~5.91 mg(每mg NO-3-N).Thiobacillus作为硫铁矿自养反硝化工艺的核心功能菌属在3号反应器内占据优势地位.以硫铁矿/硫黄为填料的生物滤池反应器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